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12 巧用瓶盖 人教新课标(2014秋)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12 巧用瓶盖 人教新课标(2014秋)

ID:43663366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2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12 巧用瓶盖   人教新课标(2014秋)_第1页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12 巧用瓶盖   人教新课标(2014秋)_第2页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12 巧用瓶盖   人教新课标(2014秋)_第3页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12 巧用瓶盖   人教新课标(2014秋)_第4页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12 巧用瓶盖 人教新课标(2014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巧用瓶盖》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并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做成玩具。2.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合作探究,制作1件玩具。3.对用废旧材料自制的玩具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对废弃材料再利用的环保意识;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非常好动,对新鲜的事物好奇心特别强,想象力丰富,喜欢动手摆弄一些东西,但动手制作的能力并不娴熟。教学重、难点:1.能够用瓶盖制作一件玩具。在制作过程中能否安全的使用工具材料。2.是否觉得自制的

2、玩具特别有意思。作品中是否巧妙的运用了瓶盖。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范作和瓶盖作品资料,收集瓶盖若干。2.学生收集各种瓶盖,各种质地的纸、剪刀、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生活垃圾图片,让学生体会垃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学生观看后说想法。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生:师:我们的周围到处是这样的环境,你觉得怎样呢?生: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这些废品利用起来做成艺术品,那我们既可以保护环境,又美化了生活。二、新授(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瓶盖,它是什么形

3、状的?我们发现大多数瓶盖的形状都是圆形的。(2)师:看到圆形的瓶盖,你会想到生活中的哪些物体? 学生举例:太阳、车轮、钟表、娃娃脸等。  (3) 联想游戏: 师:那将两个瓶盖放在一起,它像什么,叠在一起,又像什么?将三个瓶盖放在一起,又像什么?老师很高兴你们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4)揭题。师:今天的美术课让我们走进有趣的瓶盖世界(课题图片)(5)播放有趣的瓶盖工艺品图片,学生欣赏。师:很多人注重环保、爱护环境,就用收集的瓶盖制作成有趣的拼贴画和工艺品美化我们的生活,你们想不想来看看呢?(图片欣赏)三、

4、示范师:老师也想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做了一件装饰品。(小闹钟)(1)师演示制作过程师演示步骤:1、在色卡纸上画个比瓶盖小一点的圆剪下来,贴在瓶盖外面当钟面。2、写下1-12的数字和针,剪下来,贴在钟面适合的位置。(画的时候要比比,画多大最合适。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废弃纸片收到一起。)3、选个小点的瓶盖当底座,与钟面连接固定,使闹钟立起来。(2)学生总结方法师:老师用到了哪些工具、方法呢?生:(画、剪、贴)师:请小朋友看看教材上也介绍了几种制作的方法。(3)说说自己想做什么师:老师想听听大家想怎样巧用瓶盖

5、呢?生:师:你们的想法不错,那就赶快创作出漂亮的作品吧!四、学习要求师:1、五人一组,合作完成一件作品。2、制作时注意课堂纪律。3、注意用工具材料的安全,有需要钻孔的同学请举手。4、尽力把作品粘牢,制作的精致,有趣些。5、20分钟完成,我们评一评最有创意组,最佳色彩组,最佳装饰组。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老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想像,设计出与他人不一样的物品。老师巡视并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六、作业展评(1) 每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组的作品(2) 请学生来说说你最欣赏哪一组的作品,为什么?教师小结,颁奖七

6、、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师:今天,大家的表现让老师大开眼界,大家都能巧妙的利用瓶盖制作出有趣的作品。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废弃物品让我们巧妙运用,看!(图片)这样不仅保护了环境,还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希望大家以后学会观察生活,把更多的废品通过你们的巧手变成宝贝,个个都是环保小能手。八、收拾与整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