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

ID:43655784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1

我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_第1页
我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_第2页
我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我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高明的“天人”关系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崇敬自然、顺应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持质。在儒、释、道以及其他学说中,都包含着不少优秀的生态文明思想理念。天、地、生、人整体统一的自然观。先贤们很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天地、人“三才”理论,主张遵循“天行之常”,“地养之则”,“参赞天地之化育”。虽然由于认识所限其中摻杂着天命观和迷信思想,但却包含着敬畏天地,师法万物,遵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节奏等优秀的思想元素,蕴含着一种整体统一的生态系统思想。护生、爱物的生命意识和生态伦理。我国古代思想家一直崇尚“生

2、生之德”。儒家强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爱人以及物”,“恩及禽兽”。佛教讲“众生平等”,“万物有情”。道家称“万物与我为一”。这些都包含着亲近自然和“护生”、“爱物”的生态伦理。取用有节,“以时禁发”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思想。“生生之德”体现于自然是“生物”,体现于社会是“生民”,体现于经济是“生财”。“生民”是治国之本,“生财”是富国之需,“生物”则是基础前提。物质生产消费应与资源再生和环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先秦两汉思想家已经清楚的论说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维持资源再生能力的重要性。孟子、荀子甚至将其上升到“王道之始”、“圣王之训”的政治哲学高度予以阐述,主要精

3、神是“节制物欲”、“适度消费”,对山川林泽“谨其时禁”,“以时禁发”,采捕生产避开生物孕育生长的关键季节,对幼小树木、鸟巢卵蛋、母兽幼兽予以保护。使生物正常生长繁殖,反对竭泽而渔,童山而樵,围山而猎,赶尽杀绝。这些都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变废为宝”和“相资以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我国古人认为,土地是有生命的,需要不断滋养。包括人畜粪便在内的各种废弃物质皆有其功用,任意弃置污秽不堪,恶臭难闻,变为肥料二次利用则可“化恶为益”,“变废为宝”,土地得其“余气相培”,“地力可使长新壮”。生产过程中的残留废物通过合理利用,可以“相资以利用”,“相继以生成”。这

4、与当代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一脉相承。既然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这样先知先觉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何几千年来生态环境持续遭到破坏。如黄河文明的消失,堤岸溃决1500多次;华北平原巨浸大泽,“鱼鸟群集”,“呦呦鹿鸣”的绝迹绝响;林莽焚毁,黄土台塬水土流失,沙漠化和石漠化的相继呈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复杂,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需要回溯具体的历史进程才能探究明白。有古代普通百姓的文化缺乏,思想文化传播工具的限制,思想认同的巨大差异;制度规范和措施执行的苍白无力,思想理论与实际行动的两相悬隔;富裕阶层无限膨胀的贪欲,暴殄天物的竭泽而渔;赤贫流民的颠沛流离,大肆焚林开荒导致的水土流失

5、;人口不断增长的生存需要与濒仍的历史战乱。漫长历史中积渐而成的环境问题,因人口不断增长和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如今变得空前复杂。生态文明建设可谓知而不易,行则更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空前宏伟的事业,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幸福指数,党和国家已将其放在“五位一体建设“的战略高度来实施。时代呼唤,国人共识,任务艰巨,使命难违。我们既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老路,也不能走“边污染边治理”的新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做为紧迫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以“壮土断腕”的勇气和精神,从现在做起,全国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担责任,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革除不良和陋习,狠抓执行和落实

6、,积小绩成壮举,积小善成大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