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当代文明启示

论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当代文明启示

ID:26948689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30

论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当代文明启示_第1页
论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当代文明启示_第2页
论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当代文明启示_第3页
论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当代文明启示_第4页
论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当代文明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当代文明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当代文明启不作者简介:刘思宏(1987.-)女,辽宁大连人,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摘要: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生态哲学、环境伦理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尤其以儒家为代表的“天人合一”思想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扩充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源泉。古代文明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成果。中国古代凭借其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创造了世界上许多先进的文明成果,包括十分丰富的生态文明成果。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和谐基础上对近代工业文明

2、进行深刻反思,使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无论对中国自身发展还是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中国;古代社会;生态文明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生态文明始终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古代文明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成果。中国古代凭借其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创造了世界上许多先进的文明成果,包括十分丰富的生态文明成果。近年来,学术界对现代生态文明研究较多,并出了一批成果,但对古代社会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思想却研究不多,即便有些成果也较为零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实践进行研究和总结,于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进现

3、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一)产生并树立了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先民最早的生态思想萌芽于对动物和自然环境现象的腾崇拜。自新石器时代进入农耕文明以后,其生态意识和观念便进一步确立和强化。先民历来把自然生态环境看作是自己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而且形成了许多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自为意识、观念和行为规范。《易经》记录了周人的多样化生态活动,对自然界的各要素,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有许多精辟论述,是一笔宝贵的生态文明遗产。《礼记•月令》里有许多按季节生产和保护性规定记载。汉代,对保护利用山林川泽及其生物资源则更

4、为重视,如《淮南子•主术训》所记的“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摩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置罩不得布于野;獭未祭鱼,网罟不得入于水;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末蛰,不得以火烧田。孕育不得杀,觳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发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飞鸟之归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二)产生并确立了系统生态思想和观念。古代的“天地人合一”思想,是古代朴素的系统哲学思想,也是古代朴素的系统生态思想。汉代董仲舒认为,天地人三者之间虽然各有各的作用,但它们是“合而为一”的。他在《春秋繁露•

5、深察名号》中强调,“事物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在《春秋繁露•立之神》中主张“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不可一无也。”道家则提出了天人一体思想,《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的这个道理。《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说的“万物归焉而弗知主,则恒无名也,可名日大”。(三)重视并强调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古代社会,社会转型或政权更替不仅仅是政治概念,而且也是生态概念。社会转型或政权更替往往受到生态条件及其要素的影响和制约。

6、历史记载,盘庚迁都是因为丧失了生存环境。夏商周王朝在黄河中游地区崛起,成为古代文明的中心地区,生态条件则是其重要原因,而恰恰又是恶化了的生态环境,使夏朝因伊洛干枯而灭亡,商朝因黄河干枯而灭亡。宋代放弃多朝故都长安与洛阳,发生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也与黄河流域生态全面崩渍密切相关。明清时期,走的依旧是以鼓励垦荒为主,辅以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完善仓储赈济制度,以迗到最大限度增加土地资源,养活当时耕地上的过剩人口的老路。二、生态文明思想给当代社会的启示(一)如何认识和对待古代社会的生态文明思想就中国古代社会的整个生态建设而言,虽然受战争灾害、农本思想、政权

7、更替、人口激增、过度垦殖、滥砍乱伐等因素影响,甚至有因这些因素阻碍经济发展、危及社会稳定、影响国家政权的现象发生,但它始终是一时的、断裂的、区域的,而不是长久的、持续的、全局的。因此,对古代社会,特别是对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生态观、环境观和发展观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进行科学合理的继承和扬弃,有助于我们今天推进生态文明、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二)如何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条件,在不同时期或区域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以及政府的决策运行和政策法规制度的制定,甚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在某种特定条件

8、下,它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在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某种程度上说,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就是变生态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