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

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

ID:43654520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1

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_第1页
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_第2页
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_第3页
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_第4页
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民政部人事教育司科技处甄炳亮2012-12-1915:34:55来源:《中国社会导刊》(京)2008年10下期在我国,社会T作是社会建设的垂耍组成部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它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遵循专业操守,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恢复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从其他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看,社会工作已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那么,作为一门专业、一个职业、一项制度,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以下简称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

2、内涵是什么、发展途径怎样、需要什么样的外围环境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内涵如果把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制度建设来看,其基木制度主要有三项,分别是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制度、评价制度和使用制度。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制度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制度是指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分两个层面:一是对大专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教育制度;二是对H前实际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就在职培训而言,其制度主耍包括在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度建设、分业务领域培训基地建设(包括实验室建设、培训师资建设、培训教材建设,特别是研究确定培训经费來源等)。就专业教育而言,主要包扌舌建立教育行

3、政部门授权的、由社会T作教育专家和实务专家组成的教学审定委员会,研究社会工作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建立各人专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宜和教师的评审制度,研究提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和实习督导要求,规范学生实习等。评价制度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是指对职业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评价制度。从国际上已建立社会工作评价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看,主要分为执照制度、注册制度、职业资格制度、职称管理制度等。评价制度是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联系理论教育和实务工作的中间环节。一方而,通过评价制度,引导理论研究和专业教育与我国实际需耍相结合;另一方面,引导实际社会工作者通过参加能力评价提升专业服务水

4、平,所以评价制度建设承上启下,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要通过比较研究国际上各种对社会工作者的评价方法,选择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制定社会工作者职业操守、齐领域的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在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就业的专业社工薪酬指导标准、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制度等,积极探索制定规范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机构、保护服务对象的法律法规。使用制度社会工作者使用制度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在什么领域、什么机构和什么岗位发挥作用的制度。社会工作者的使用问题是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建立社会工作制度的fl的所在。日前我国社会工作者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有两大类、五大领域。两大类是指

5、体制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部门、社会服务类公益事业单位)和体制外(如民办社会服务机构);五大领域是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部门的有关岗位、社会服务类公益事业单位的有关岗位、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城市社区(包括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层面)、农村社区(包扌舌乡政府和村委会层面)等。对体制内,主要任务是分业务领域研究开发专职社会工作者岗位并将其界定为专业技术岗位的问题。对体制外,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促进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发展和加强对其管理的政策,包括研究制定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登记注册的政策,制定促进其健康发展和承担更多政府让渡出来的社会服务的政策。培训、评价、使用三者的关系从社会工作三

6、项基本制度的作用和角色来看,“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制度”是基础。没有专业教育,就不存在专业人才的评价制度和专门的岗位开发问题。“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是关键和核心。人才评价一方面引领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的方向,使其适应本土社会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确保社会工作岗位上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保持其专业性。“社会工作者使用制度”是重点和难点,它是通过社会工作评价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休。没有岗位的开发,专业教育培训和评价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耍和冃的。这种关系,决定了社会工作三项制度建设必须平衡发展、相互促进,任何-项单项制度的发展既不能保证本身的健康发展和壮人,也不能代替

7、另外两项制度的发展,这一点已被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近年來的发展所证实。社会工作发展需要的外围环境任何一项制度都不是独立存在、发展的。所以,要想推动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全面健康发展,除了研究其内涵、结构和相互关系外,研究其发展的外在条件和前提也成为必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的机遇党的十六人以來,确定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五个统筹”特别是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白然协调发展,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冃标,这些都为社会T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