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48002
大小:8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西岗34中杜静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1、适于的学段/年级: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本课的主题是: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繁荣,都江堰与编钟都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本课的重点: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勇气和对美的追求。本课的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与运作;引发学生对宝贵历史财富的认同感和由衷的自豪感。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课是七上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
2、会变革》的文化史部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题材。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缺乏感性认识,但对一切事物有一定的兴趣,我借助于这点,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并借助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了解都江堰修建的原因,时间、所建位置和它的泄洪、灌溉功效以及编钟出土的地区,加强时空感,知道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的典范;依据书上示意图了解都江堰设计的科学性,体会先民创造与智慧;过程与方法:设计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并加以讲解,选出最佳设计小组,教师讲述都江堰设计的科学性,学生
3、介绍所了解的编钟,画都江堰示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显示的巨大创造力和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本节课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是平等、交流与互动的关系。改变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方式,教师也可以作聆听者,接受学习者,学生通过学习资源也可以成为授业者。计划采用的教学方法:互动式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智力生活的背景,也就是创造一个充满探索精神和自由表现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课堂上要用于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如何组织教学:采用小组竞赛式教学
4、方式。采用过程式与结果式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五、教学或活动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的准备工作:积极认真的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其他准备工作:搜集、准备必要的资料、资源;制作必备的课件;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准备工作:启发学生制作都江堰模型以提高学生准备工作的投入程度;激励学生做好课件以提高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的整理和加工深度。(二)教学或活动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农业生产的录像,(意在创设教学情境)提问:你知道农业生产需要什么?总结: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土和水是农业的基础和命脉,冶铁技术进步,给水利兴修提供了比较锋利的工具,能够大规模地挖掘泥土,
5、开凿山石,所以这个时期水利灌溉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引出都江堰的学习)2.学习新课(1)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提问:1、什么叫“堰”——挡水堤坝2、都江堰由谁来主持修建的?在什么地方修建的?——李冰父子岷江3、为什么要修建呢?——引水灌溉制作:画图表示修工程的必要性教师展示都江堰修建前的成都平原的“西南易涝、东北易旱”的状况。(利用课件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探讨:你如果是一个水利专家你怎样来解旱涝的问题?分小组绘出简易图示然后介绍给大家。小组展示:介绍本组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以此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同时利用学生课后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竞赛)突出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分江鱼嘴、飞
6、沙堰、宝瓶口介绍分江渔嘴进三丈,退三丈都不行,元明时曾铸造铁牛重达100多吨还是被冲走了;飞沙堰调节水的作用和清沙作用以及名称的由来;宝瓶口的进一步的滤沙过程。提问:都江堰修建的意义?——它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防洪、运输功效的综合水利工程(效益最好:防洪、灌溉并举)。其工程解出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千百年来一直为四川人民造福,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更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还是世界上现存最久的无坝引水枢纽,在世界水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最久,设计科学,至今仍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播放录像:都江堰的的神奇功效。(加深学
7、生的印象)探讨:提出主题“保护都江堰”(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神奇的编钟多媒体展示:播放编钟音乐《秦王破阵乐》(体会编钟的音色,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多媒体展示:出示编钟图:看图找出编钟的神奇之处(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重量:2、5吨;木架支撑音色一个钟敲出两个音时间:历时2400年之久3.课堂小结:学生自制网络式提纲小结,进行竞赛式评比4.课堂练习(1)“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是后人对李冰功劳的称赞,这样赞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