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04493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4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②知道编钟的由来,通过欣赏图片和音律,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收集有关都江堰和编钟的文字、图片及音像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增强对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的感性认识。②多媒体演示都江堰的运作,增强学生对水利工程学的兴趣和对先民智慧的认识。③开展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敲击演奏的活动,认识到任何事物打破常规后都会有新的发现,增强探
2、索、发掘、研究的兴趣,培养开放性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②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勇气和对美的追求。教学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引发学生对宝贵的历史财富的认同感和由衷的自豪感。教学方法:谈话法多媒体展示法教学过程:导入:(图片、时事导入法)展示一幅都江堰全景图,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有关情况导入
3、新课。汶川地震造成都江堰大量房屋倒塌,千疮百孔,可建于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经受住考验,屹立不倒,缔造出一个水利工程不倒的神话。我们的先民拥有如此的智慧与创造力,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领略下他们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讲授新课: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天府之国”是成都平原的美称。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气候温和。发源于岷山南麓的岷江流经平原,四季绿水长流不息,孕育这里的丰富矿产。但古代岷江却是一条给人类带来水患的河流。(多媒体录像展示)岷江奔腾流泻,进入成都平原,江水陡落
4、平川,流速顿减,泥沙沉积,河道淤塞,平原西南地区常常泛滥成灾,而东北却因玉垒山的阻隔得不到岷江水的灌溉造成干旱。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先民了发挥了他们的智慧,修筑了至今2000多年仍然屹立不倒的都江堰,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几个问题阅读课本第一子目的内容。出示问题:①都江堰的修建者?修建时间?位置在哪?②都江堰的三个主体部分是什么?分别有什么功能?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略。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为了排涝防旱,当时的统治者决定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岷江流域中游,由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是综合性的防洪灌
5、溉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在江中修筑的“分水鱼嘴”,是江水从两边分流。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是引水工程,而飞沙堰是溢流排沙工程。(都江堰的修缮,古人经验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稍作解释,加深理解都江堰的运作和结构)师: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和小体字部分,在由学生讨论: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意义?①防洪、灌溉并举。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②工程的修建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③修建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治水和管水的方法,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
6、的水利工程水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④至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2000年,都江堰与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神奇的编钟教师出示铜钟图片提问:①铜钟的用途是什么?是怎么演奏的?②什么是编钟?编钟的神奇性体现在那里?教师出示《曾侯乙编钟》图片。提问①曾侯乙编钟的名称由来和出土地点。②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说明了什么问题?编钟的出土,表明了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教师播放编钟音乐。(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小结:至今人们还能
7、用它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由于音域宽广,在音乐艺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编钟这一古老乐器,仍在音乐王国中占有重要地位。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先秦时期中华民族的非凡成就——都江堰与编钟。这些成就是祖先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智慧的积累,创造力的表现。他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这些古代文明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和自豪,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要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创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