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78755
大小:141.8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1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2学案:专题二4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含解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案4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课标要求]1•了解19世纪后半叶“屮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屮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2.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3.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屮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课前自学课堂互动学习•探究区一、“公车上书”一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1.背景:(1)19世纪末,列强加快了瓜分中国的步伐,民族危机加剧。(2)民族资产阶级耍求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
2、政治、经济环境「(3)西学东渐之潮的影响,尤其是明治維赴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事实対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刺激和影响。(4)甲午战争的惨败,不仅摧毁了洋务派的强国之梦,也把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推到了政治制度变革的最前沿。2.导火线: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全国各阶层人士的愤怒。3.基本过程:康有为、梁启超联络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清廷,提岀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四项主张。上书没有递达光绪帝手中,也没能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4.意义:冲破了清政府“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使资产
3、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理论传播发展为政治实践。【深化探究】材料《梁启超全集》中记载:“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思考材料中提到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该事件有何意义?答案事件:公车上书。直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维新变法由一种思潮变成政治运动
4、。[深度点拨]“公车上书”表达了知识分子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具有爱国的和进步的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二、“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1.背景:(1)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通过创立报纸、组织学会、开办学堂等方式,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⑵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1898年初,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2.主要内容:(1)人事方面:破格召见新人,令参与变法。(2)
5、政治方面:许天下士民上书言事;改革上谕及各部行政命令的传达方式;裁撤闲散机构、裁减冗员等。(3)经济方而:设立国家银行、农工商总局、路矿总局、邮政局;提倡私人兴办实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等。(4)文教方面:改科举,废除八股取士;提倡西学,广设各种专科学堂及中小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允许民间自由创立报馆和学会;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等。(5)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各省军队皆使用洋枪;添造兵船,增设海军等。3.评价:⑴进步性: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政议政,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6、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是近代屮国人对民主政治的实践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局限性:没有触动封建体制,没有触及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也没有实行维新派所倡导的定宪迭、设议院和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深化探究】材料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茧也包括进去。自信的思想家康有为和他著名的弟子梁启超,鼓动皇帝遵循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方式,实行维新变法。然而,即使在后期阶段,维新分子也并不倡导完全西
7、化,而只是鼓吹建立一种融中西诸因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康有为改革方案的结果,是1898年的“百日维新”,但却突然地以失败而告终。——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思考材料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建立的“混合政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答案君主立宪制。特点:随着对西方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步推进,近代屮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由初期模仿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后来逐渐领悟到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等;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
8、选择的道路。[名师指津](1)康梁维新思想的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強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政治的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线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2)康梁维新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但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依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