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73532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1
《运动和力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运动和力》单元整体学习分析与设计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注重从学生自身出发,并努力为学生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去学习科学创造条件,但在某些章节,还是明显存在整体思维欠缺的问题。如七(下)第二章《运动和力》中,全章的核心内容是讨论运动与力的关系,即我们日常所见的物体的机械运动究竟与它所受的力有着怎样的关系。教材在介绍了机械运动后,即让学生认识力的概念,诸如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等,接着要求学生会以规范的方式进行“力的图示”,下面几节就是对重力、摩擦力等的认识,至第7节才是讨论运动与力的关系,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在大量的调研中
2、,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前面知识时基本上是被动的,他们不明白第2节正好好地学习着运动,突然对“力”要做如此细致.规范的研究,他们不知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所在。这样一直到第7节,他们早已没有问题了。课堂上“运动与力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的问题是教师经反复“启发”或干脆强加给他们的。我们查阅了国内众多版本的综合和分科教材,该块内容的编排顺序大同小异。这样的编排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假设,并认为他们的头脑在未学习之前几乎是空白的;学习是一个累积式的过程,先备好一堆水泥、石子、钢筋,房子自然会造好的。人们很少意识到学习者有着先天的结构可以
3、支持他们,他们有着悟感和既有的经验储备;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感悟的过程,知识只有成为整体状态的时候,特别是对学生的个体有整体意义的时候,它才呈现出生命。当然,在浙教版《科学》中,编者很注重跟学生原有知识的联系,如在第2节介绍力能使物体形变时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起点的,但这种细节的顾及仍无法解决根本的对整体的问题意识不强的问题,在学生对为何要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仍不免有''为赋新诗强说愁”之嫌。在实践中,我们给学生创造及早感知整体的条件。在第2节“机械运动”后,即给学生如下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1、自行车运动活
4、动:一同学骑自行车在操场上做直线运动,努力让车的运动状态经历三个阶段: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减速直线运动,另三人观察。再换角色体验。思考:(1)自行车为什么会越来越快,是什么原因使它做加速运动?(2)自行车为什么又为什么能保持速度不变?(3)自行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是什么原因使它做减速运动?2、小石块下落活动:一同学手持小石块站在高处(如凳子上),静止释放小石块,观察小石块的运动状态有无变化,若变化,如何变?请作描述。(注意安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石块的运动状态呈如此变化?学生在分组进行骑自行车和静止释放小球活动后带
5、着初步的解释回到课堂。教师不作讲解,只是组织各组汇报对“是什么原因使车(或)小球的运动状态作如此变化(或保持不变)”的解释。教室里会形成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亚里斯多德观点”与“伽俐略观点”,此处不点明),若全班观点一致,师则充当持另一观点者。接着是辩论,期间配合随堂实验。考虑到自行车现象解释起来困难,随堂实验用长木板与四轮小推车,一次反扣着推,另一次正放着推。这二个活动,看似简单,却是完整的,它们都承载了本章的主干问题。其实,人的知识都栖息在人对某一个整体的领悟上面。知识是一种过程,一种领悟,是一种抽象与具体的结合物。教材上
6、那些以条文形式罗列的有关力的众多知识只是知识的枝蔓,而知识是有着“生命的灵根”的,那就是知识赖以生成的生活和外部世界,上述活动其实是对相关生活世界的再现,找到了“灵根”,由此产生的核心性问题及试探性的解答将影响着全章学习的进程。要讨论过程中,力、重力、摩擦力等名词都会从学生嘴里冒出,教师趁势板书这些词。后续的几节内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课堂上只集中解决要害即可。这样再到第7节的核心知识的学习,学生问题意识强、有探究的动机。此时不是为探究而探究,而是为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而探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