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69633
大小:27.6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1
《论文结课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英汉语言对比》考查课程代码邵阳学院外语系—级班级—学号姓名评分标准:《英汉语言对比》论文(2000字)1)成绩优者(90・100分):字数达到要求;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有逻辑性;观点明了,有创新意识。2)成绩良者(80-89分):字数达到要求;结构完整;层次清楚,有逻辑性但不强;观点欠明了,有一定创新意识。3)中等成绩者(70-79分):字数达到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欠流畅,有一定的连贯性;观点欠明了。4)成绩及格者(60-69分):层次较清楚,行文较连贯;观点欠明了,结构欠完整,没有逻辑性。论文题目:英汉语思维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对比引言
2、:思维方式的差异木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东方以中国为代表,西方近现代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方式。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注重悟性、直觉、意向,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东方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东方人求同、求稳、重和谐,西方人求异、求变,重
3、竞争等。东西方思想法的不同,简单的讲,可以说是直觉与逻辑,体悟与推理的不同。逻辑是分析的,割裂的,抽象的;直觉是综合的,统观全局的,象征的,具体的。逻辑是推论的,直觉是妙悟的,体会出来的。关键词:英汉对比;思维方式;文化价彳直觉与逻辑正文:一、英汉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牛制约作用。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尤其体现于哲学、语言、科技、美学、文学、艺术、医学、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
4、外交、军事、生产和日常生活实践之中。东西方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结构,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不同,反映在思维,认识方式和风格上。西方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思维方式则以直观综合为基本特征。西方重理性、逻辑、坚持原罪论,中方重经验、直觉、认为性本善。二、直觉性与逻辑性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对比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因而借助于直觉体会,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只满足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对现象的描述,而不追求对感性认识的深层思考与对现象背后事物本质的哲学思辨。传统的中I
5、矢理论,如春秋战国时代名I矢扁鹊发明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就属于典型感性直观和经验判断的例子。大自然呈现在自己面前的只是一个感性的现象世界,不可分析,只可感觉。可见中国哲学讲求实用,“中了悟而不重实证”,用直觉顿悟的内心体验的思维方式去悟岀自然法则,而不用概念和语言去描述也不用逻辑推理去论证。西方思维则具有浓厚的实证、理性和思辨的色彩。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们在自然界的各种观察和实验中渗透着理性思维与哲学思辨的成分,在收集和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利用理性思辨的力量对世界进行了解说。19世纪,康德以批评理性的精神,全面探索科学以及形而上学能够成立和存在的条
6、件;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岀发,用辩证法思想重新确立了理论对现象世界本质的可知性,重新架起了现象世界和自在之物之间彼此过渡、转化的桥梁。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天人合一是指人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崇拜,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们做事情讲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追求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综合、重直觉,迥异于西方的思维方式。西方从古至今倾向于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西方的哲学家从古代起就开始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对立
7、的,一分为二: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一切二分对立。因此人与自然相分对立,而人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地位,他们相信这并不是天命,顺从命运的人会遭到唾弃。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把自己比作一部机器或一个独立存在的原子的缘故。天人相分决定了西方人一分为二,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思想方式和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以及求“准确”的言语观。三、性本善与原罪说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对比儒家文化应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儒家文化的代表孔子和孟子,在人性论上是倾向于性本善的。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而性善则
8、是孟子学说的中心。《孟子•告子篇》中,孟子日:“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在《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