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王东琳(中国人民银行临江市支行吉林临江134600)为了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调动县市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从2006年7刀1H起,吉林省实行省管县财政模式.省管县加强了县级财政建设,增加了财政收入,扩充了收入总量,增加了对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投入,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积极影响(一)规范了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在省管县财政管理模式下,县级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由省核定,市级财政不能再集中县(市)级财力,省级财政对县市财政I田宣全擊窒z圭篁曼塑的政
2、策支持,资金补助得以及时落实到位,财政管理更趋于统一和规范,透明度人人增加,充分调动了县(市)加强财政管理的积极性.(二)调动了县(市)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原预算管理体制中不符合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县(市)收支范围进行了规范和调整.同时,省财政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激励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充分调动了县(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做大财政”蛋糕”的枳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三)省财政按照国家”三奖一补”财政政策,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一是有效发挥了自我约束的作用,增强了财政平衡意识.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安排财政支
3、出,保证了教师,公务员工资,保证了离退休人员牛活费发放,彻底地改变了一些地方财政10多年来不及时,不足额地发放有关人员工资的被动局面,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可以拿岀部分资金搞建设,增加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社保,低保住态环境等投入进行小康示范村建设,帮助农民创收增收,提高农村人民牛活水平•二是县级财政转变了理财观念•转移支付补助制度化,公开化,使得县(市)财政摒弃”眼睛向上”,”等靠要”思想,做到一年早知道,心中有数,便于统筹安排,保证各项支出的资金需要,集屮部分财力发展县级经济,壮大收入规模.(四)加快财政资金拨解速度,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行效率.省管县(市)财政改革后,
4、省对县(市)实行上划资金比例留解,专项资金调度由省直接拨付到县(市),减少了市级中间环节,每月的调度资金在上旬就能到达,专项资金当日到达,平均节省时间20天左右.(五)加强了省对县(市)的工作指导,提高了县(市)财政管理水平•省管县(市)后,各项财政政策,工作布置直达县市,减少了屮转环节,避免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政策口径曲解和工作延误,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也减少了管理层次,降低了行政成木.二,负而影响(一)财权,事权难以统一.2002年调整和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中,对县级税收征管下放不公平•首先属于县级纳税企业,仍由市地税部门征收,其次有些企业原来效益好的时候税收由市级征
5、收,现在企业效益下滑,下划到县级征收,基数实在难以保证,县级负担加重•目前,县(市)级的工商,交通征稽,消防等一条边垂直管理部门,其征收的规费收入全部上划,但事权乂在当地政府.(二)旧体制继续困扰县(市)财政现行财政体制既有1994年分税制的内容,又有包干制的部分内容;既有2002年省,市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分税制的内容,又有此次省管县(市)财政体制的内容.可谓结构复杂,类别繁多,情况各异,新老体制之间各种不合理的成分同时并存,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三)市级放权不够,在信息,项目,资金上实行垄断,”市刮县啲现象依然存在•与市级相比,县(市)级在向上争取资
6、金项目上仍然处于劣势,就是在已开工的项目上,还要受市级盘剥.(四)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运转困难仍然难以解决.农业税对欠发达地区乡镇以前是主要的财政来源,而取消农业税后,形成了乡镇财源的直接断流,尽管每年有国家的转移支付,但仍满足不了乡镇工作运转的需要,且乡村债务难以得到有效化解.三,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建议(一)明确划分省以下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充分调动市,县两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原有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明确区域性公共管理事务的支出责任,做到财权与事权相一致.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对应的原则,体制设计屮应协调好市州和相关县的责任分担工作,
7、避免由于行政体制改革的不到位而留一些支出责任给市级政府.(二)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结合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精兵简政,防止机构和人员的重新反弹•对于欠发达地区需有更加严格的控制标准和控制手段,比如规定凡需要上级政府补助的地方政府,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包括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审批权上移的过渡措施.(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财力分配使用绩效评价制度•设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加强县乡财政管理,提高基本保障能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一方面,通过绩效评价制度考核县乡财政合理使用财力的情况,并用”以奖代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