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财政本质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财政木质的不同认识代表着各利益集团的利益格局。主流学派的“国家分配论〃与当前较为流行的“公共财政论〃等观点,是从各白的介度看待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理论上讲,他们都没什么不正确。但从整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利益集团(国家)的角度考察,我们认为,至少我国冃前仍应坚持以“国家分配论〃为指导思想的"一体两翼〃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为主,但不排除一些条件具备的地方实施“国资委〃模式。[关键词]财政本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屮图分类号]F8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6-]1008-2670(2000)03-0037-04时至今口,财政理论的主流学派仍否认国冇资木营运的独立性
2、。他们认为,国家财政既是“管理型〃的,又是“经营型〃的,“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这两方面内容,仅是财政的两个组成部分,主体是一个,即'以国家为主体',木质是相同的,都反映一定的财政分配关系,只是两者冇着不同的活动范围,因而不应完全独立起來看待,以免割裂财政的整体性〃①。这样,“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主体'与'两翼'的关系(其中另一翼是税收),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财政体系〃②。木文拟借助于对财政本质的认识,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探讨国冇资产竹理在财政体系中的定位问题。一、从制度变迁看财政的本质建国以来,我国财政理论在财政木质上的代表性认识,最主要的冇如下流派:国家分配论、价值分配
3、论、国家资金运动论、共同需要论、剩余产品分配论和再生产前提论等观点(贾康,1998)0近年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有人提出应将传统占主流地位的“国家分配论〃发展成为〃公共财政论〃。他们认为,财政首先表现为一种分配活动,但就分配论分配显然是狭隘的,但是把财政定义为是国家(或政府)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又失之过宽。因此财政除参与分配外,还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以及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等经济活动起着重耍作用。为此,财政概念一般可表述为: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王国清,1999)。归纳hl前
4、中国财政理论界的基木格局,大体上可以说是“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等两三个较具影响力的非主流学派间的学术论争。从财政本质的不同认识上,我们不难发现其最根本之处仍在于“利益〃之争。为此我们借助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対此略加论述。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制度是构建人类相互行为的人为设定的约束。它的主要特征是:①制度是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②制度是一种公共品。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部分所组成。非正式约朿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世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徳观念、
5、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在非正式约束屮,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正式约束是指人们冇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它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实施机制是制度构成屮的关键一环。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制度变迁是制度发展的必然规律,它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具替代、转换与交易活动存在着种种技术和社会的约束条件。对财政本质的不同认识代表了一种制度变迁的趋势,从深层次上讲,财政制度变迁的实质是财政活动中有关各种利益主体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制度变迁顺利进行取决两个条件:一是这些改革对利益各方均有好处;二是即使对某一方面可能产生损
6、害,由于一方(如屮央政府)承担了这一损失,而不会引起利益冲突,即所谓“帕累托改进〃。这实际上难以办到,于是就产生了才盾,需要了以协调。对此,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经济体制改革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的变革,改革的最大难题是协调存在于“体制摩擦〃背后的"利益摩擦〃。因此,对"财政体制改革战略〃的思考,应当着眼于如何妥善地解决改革中发生的各种利益才厉。另一种观点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包含着具有不同利益和不同相对力量的行为主体之间札I互作用的政治过程,制度变迁的方向、速度、形式、广度、深度和时间路径完全取决于行为主体Z间的利益一致程度和力虽的对比关系,任何一组均衡的实际制度安排和权利界定(包括重新安
7、排和界定),总是更有利于在力量上占支配地位的行为主体集合,力量对比关系超过一定的阈值,必定导致制度安排和权利界定的变化,从而对制度变迁的方向、速度、形式、广度、深度和时间路径直接产牛影响。鉴于此,财政本质问题的研究,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关系问题,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满足在力最上占支配地位的行为主体(国家)的利益需求,为此,当前学术界产生了围绕“国家分配论〃的一些新学派,如“社会集中分配论〃(贾康,1998),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