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62143
大小:543.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10-11
《通化钢铁重组过程中的企业理财目标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化钢铁重组过程中的企业理财目标案例分析组长:房晓通组员:王楠、房卉、祝雯雯、董晓楠、臧颖、郑怡婷、王燕、王羽丹目录:案例概述从通钢角度分析从建龙角度分析从国资委角度分析一、通钢重组案例概述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与中国钢铁业重组浪潮的兴起,816户吉林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被要求在年内完成改制。为了不失去掌握本地钢铁业布局的主动权,吉林省国资委引进建龙集团对通钢进行改制。2005年建龙入主通钢带来的不仅仅是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改变,同时更进行了一系列“减员增效、降低成本”、行的薪酬体系等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改革措施。这些改制确实使通钢
2、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却损害了员工的利益。2009年3月金融危机背景下,通钢生产经营形式严峻,建龙见“形式不妙”,提出从通钢撤资,许多员工对此欢呼雀跃。钢铁行出现转机省国资委与建龙集团达成新的协议,建龙集团向通钢增资控股,持股66%。建龙的重新回来对通钢的职工完全是“突然打击”,被通钢职工认为是不义之举。而重组过程中完全不考虑职工的意见更激发了职工心中的怒火。2009年7月24日陈国军代表建龙集团到通钢进行接管时,被通钢员工殴打致死。事情发生后政府高度重视,当晚便紧急叫停了这桩重组并购。二、从通钢角度分析(一)通钢背景分析通钢集团是一家老牌的国有
3、企业,是吉林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支持的钢铁企业。2008年,通钢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44位,下辖7家优秀的子公司,具备年产钢700万吨的强大生产能力。通钢的强大实力和优秀业绩一直被吉林省引以为傲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吉林省支柱性产业而受到极大重视。这也就导致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时期,吉林省迫切利用引进重组的方式稳住通钢这块肥肉。其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像通钢这样的传统国有大型企业,除了比民营企业背负了更多的社会职能外,比宝钢,首钢还缺少了适应经济的经营和管理的理念,导致了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诸多不适
4、应,造成了企业效益日渐萎靡,通钢集团若想在市场经济中换发新生,走企业产权改制重组的道路是必然的,也就是说,通钢改制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二)从通钢本身分析重组失败原因通钢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距离通化市区还有十多公里,在群山之间。多数通钢职工是几代人在通钢出生,成长,就业,老去。通钢是他们依附的唯一接近靠山的存在。大多数通钢人很难想象离开通化钢铁还有别的就业机会,所在的二道江区完全依凭通钢,绝大部分人口是通钢家属,几乎所有产业都与通钢相附而生,甚至通化市也是因通钢衰荣而衰荣。有这种“地缘经济”的作用,通钢职工对改制的敏感,疑
5、虑和担忧,比普通国有企业来得更为强烈。1、重组前由于有国家政府的支持,管理层并不从很细节的方面真正为企业考虑,导致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造成不少的资源浪费。2、管理松散。员工普遍怀着“吃大锅饭”的心态在工作,员工利用率与企业绩效没有建立直接的关联关系,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3、缺少改革创新思想。依靠国家这棵大树好乘凉,没有做好长远发展的改革创新机制;4、企业对改制重组宣传不到位,没有与职工形成共识,没有取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管理层1、思维保守。普通员工已经对几十年的大锅饭习以为常,他们的固有意识是,“保住了通钢就保住了饭碗”。对于通钢的员工来说,似乎
6、通钢的员工永远都必须是通钢的主人翁,他们无法接受一个白手起家的外来者占据他们主人翁的地位,进而篡夺他们控制自己安逸生活的权利。普通员工普通员工2、钢铁行业享受国家产业政策的保护,职工可以享受高薪高福利,同时也就产生了优越感,他们仿佛生存于通钢集团这座钢城内,基本与外界隔绝,他们对企业实行市场经济后企业企业发展受到的困扰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里承受能力,更没有认识到企业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走向衰败。建龙进入通钢后,大幅度裁员,降低内退标准,变成一把裁员的“砍刀”。2006年后,建龙集团的管理人员基本把持通钢的关键管理职位,并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主导并
7、继续裁员。建龙集团进入通钢的几年间,通钢人由36000多人锐减至13000人,下岗裁员,减薪风潮席卷整个通钢。如此不顾员工意愿擅自更改标准,侵害员工利益,为建龙和通钢职工之间的矛盾埋下种子。减员增效重组后,员工和管理层收入相差较大。人数减少带来在职员工工作量的加大,但并未带来相应酬劳的提升。一线工人的工资甚至降到千元以下。与工人工资低对比鲜明的是个别高层和中层管理干部的工资却一下提高了好几倍,高管和普通员工工资收入差距悬殊。对于通钢职工而言,这种差别化的薪酬体系难以接受,然后建龙只是单纯的推行新的薪酬体系,对员工观念的转变并不在意,导致新体系不但没
8、有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不公平”的薪酬体系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不透明性建龙入主通钢这一决定,让很多普通职工没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