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ID:43561197

大小:47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10

四川省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2017级第二学年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亊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

2、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1.周初首都在关中的镐京(今西安)。周武王灭殷商后就着手在中原建立新都,周公摄政,营建成周(今洛阳并放置九鼎,六师(军队)于此,从而形成两京制。据此可知,周初建都洛阳A.扩展了周王朝的统治疆域B.实现了对中原的直接控制C.确立了周天子共主地位D.利于控制殷商残余势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灭殷商后就着手在中原建立新都”,可见周

3、初建都洛阳的原因是便于控制殷商残余势力,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中原已经是周的统治区域,建立新都体现不出扩展统治区域,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实现了对中原的直接控制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的实施确立周天子的共主地位而不是营建新都,故C项错误。2.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孟子关于井田制的描述持否定态度,认为“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过于简单化、理想化。近数十年来,学术界重视了对古代农村公社的理论研究,发现井田制确实与村社制极其相似,对孟子的学说也转而接受。关于井田制的争议说

4、明A.历史事实难以捉摸不可研究B.历史研究随时代变化而变化C.历史研究需要不断拓展视野D.时代越近对历史的认识越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长期以来”和“近数十年来,学术界重视了对古代农村公社的理论研究”可知,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对井田制的争议也在不断改变,说明历史研究需要不断拓展视野,故C项正确;历史作为人文科学,可以进行研究,故历史事实难以捉摸不可研究的表述错误,所以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随着研究视野的拓展,史实的丰富,得出的结论更加客观事实,而不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故B项错误;对历史的认识深

5、刻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不仅仅是时代的远近,时代越近对历史的认识越深,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历史结论的得出和对历史事件的定位,取决于阶级立场、作者的个人素养、掌握素材的多少以及时代的局限等多方面的因素,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客观、全面的进行判断。3.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先秦时期A.神权统治的思想根深蒂固B.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薄C.敬天保民的民本

6、观念萌发D.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和“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以及“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体现了对天命的敬畏和对民众意愿的遵从,反映了敬天保民观念的出现,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顺从天命和民意,没有涉及神权统治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没有涉及等级意识和儒学思想,故B、D项错误。4.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而称周边少数民族为蛮夷。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己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如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表明当时A.各国严

7、守西周的礼乐制度B.华夷之间的差别完全消失C.民族融合消解了政治纷争D.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华夷观念具有严格的地域差别,而进入战国以后随着民族的融合,少数民族不再被视为蛮夷,体现了各族同源共祖观念的萌发,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思想观念的变化而不是礼乐制度,故A项错误;华夷之间的差别完全消失和民族融合消解了政治纷争,不符合历史史实,故B、C项错误。5.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产品中常常要铭刻监造者、主造者、造者的姓名等,内容尽量详尽而丰富。所谓“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

8、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物勒工名”的出现说明A.工商食官制度开始出现B.产品生产贯彻责任意识C.手工业区域性特征明显D.商业发展冲击政府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可知,手工业品铭刻工名的作用是责任到人,以行其罪,体现了产品生产的责任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工商食官制度和生产的区域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2017级第二学年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亊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

2、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1.周初首都在关中的镐京(今西安)。周武王灭殷商后就着手在中原建立新都,周公摄政,营建成周(今洛阳并放置九鼎,六师(军队)于此,从而形成两京制。据此可知,周初建都洛阳A.扩展了周王朝的统治疆域B.实现了对中原的直接控制C.确立了周天子共主地位D.利于控制殷商残余势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灭殷商后就着手在中原建立新都”,可见周

3、初建都洛阳的原因是便于控制殷商残余势力,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中原已经是周的统治区域,建立新都体现不出扩展统治区域,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实现了对中原的直接控制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的实施确立周天子的共主地位而不是营建新都,故C项错误。2.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孟子关于井田制的描述持否定态度,认为“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过于简单化、理想化。近数十年来,学术界重视了对古代农村公社的理论研究,发现井田制确实与村社制极其相似,对孟子的学说也转而接受。关于井田制的争议说

4、明A.历史事实难以捉摸不可研究B.历史研究随时代变化而变化C.历史研究需要不断拓展视野D.时代越近对历史的认识越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长期以来”和“近数十年来,学术界重视了对古代农村公社的理论研究”可知,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对井田制的争议也在不断改变,说明历史研究需要不断拓展视野,故C项正确;历史作为人文科学,可以进行研究,故历史事实难以捉摸不可研究的表述错误,所以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随着研究视野的拓展,史实的丰富,得出的结论更加客观事实,而不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故B项错误;对历史的认识深

5、刻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不仅仅是时代的远近,时代越近对历史的认识越深,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历史结论的得出和对历史事件的定位,取决于阶级立场、作者的个人素养、掌握素材的多少以及时代的局限等多方面的因素,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客观、全面的进行判断。3.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先秦时期A.神权统治的思想根深蒂固B.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薄C.敬天保民的民本

6、观念萌发D.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和“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以及“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体现了对天命的敬畏和对民众意愿的遵从,反映了敬天保民观念的出现,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顺从天命和民意,没有涉及神权统治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没有涉及等级意识和儒学思想,故B、D项错误。4.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而称周边少数民族为蛮夷。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己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如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表明当时A.各国严

7、守西周的礼乐制度B.华夷之间的差别完全消失C.民族融合消解了政治纷争D.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华夷观念具有严格的地域差别,而进入战国以后随着民族的融合,少数民族不再被视为蛮夷,体现了各族同源共祖观念的萌发,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思想观念的变化而不是礼乐制度,故A项错误;华夷之间的差别完全消失和民族融合消解了政治纷争,不符合历史史实,故B、C项错误。5.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产品中常常要铭刻监造者、主造者、造者的姓名等,内容尽量详尽而丰富。所谓“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

8、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物勒工名”的出现说明A.工商食官制度开始出现B.产品生产贯彻责任意识C.手工业区域性特征明显D.商业发展冲击政府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可知,手工业品铭刻工名的作用是责任到人,以行其罪,体现了产品生产的责任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工商食官制度和生产的区域性,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