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57515
大小:262.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0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右图为原始社会某种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该生产工具应为( )A.石斧 B.石犁C.木耒D.铁犁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图中原始人耕作使用的工具与木耒的形状一致。答案: C2.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我国古代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千耦其耘解
2、析: 从材料中“鞭牛”这一信息可知与铁犁牛耕有密切关系。答案: C3.(2016·辽宁葫芦岛第一高级中学期中)《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五谷六畜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解析: 五谷六畜是中国古代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排除A项;通过“种谷”“树桑”可知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体现了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征,B项正确;精耕细作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排除C项;铁犁牛耕是生产工具,排除D项。答案
3、: B4.(2016·山西大同一中高一期中)《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解析: 通读材料可知,“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麦黄种麻,麻黄种麦”强调了耕作时间和季节的重要性;“用粪犹用药也”强调的是施肥的重要性。这样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
4、达到高产,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C项。其他三项都是C项的具体表现,故排除。答案: C5.(2016·浙江学考)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 )A.耦犁B.曲柄锄C.曲辕犁D.翻车解析: 根据时间“唐朝”信息,材料“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体现这种农业工具主要是用于耕土,同时能够调整耕地的深浅。根据所学,C项符合题意。答案: C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
5、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锄禾”“封建社会”,据此判断反映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答案: D7.“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A.广种薄收B.少种多收C.休耕轮作D.精耕细作解析: 从材料中对“代田法”的描述,可见反映的是精耕细作。本题容易误选C项。休耕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种一年作物,第二年停一年,第三年再种。有时候休耕并不是停止
6、一年,也可能是许多年,在这些年中,去别的土地耕作,直到这块土地恢复肥力,这叫做轮作。3答案: D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以上材料摘自《中学历史教学资料参考》(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
7、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条件。第(1)问,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看出为牛耕技术;第(2)问,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诗句的含义;第(3)问,农业的发展与生产工具、技术、政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有关。答案: (1)牛耕技术。(2)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古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条件: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
8、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