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56908
大小:40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0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本章归纳整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章归纳整合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材P29 活动(1)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在向外辐射能量的同时又得到一定的补偿。这样不至于使地面温度降得太快和太低。可以说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2)月球表面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见下表:昼夜月球表面(无大气层)没有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直接到达月球表面,温度上升迅速没有大气逆辐射,缺少对月球表面的保温作用,气温下降剧烈地球表面(有大气层)大气层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上升缓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下降缓和教材P29~30 活动现象:烟雾先从小洞处下沉,直到冰
2、块附近,然后沿缸底部到热水盆边,再从热水盆往上到玻璃缸顶部,接着转向小洞附近(冰块上方)6,完成一个循环。规律是烟雾在冷的上方下沉,在热的下方上升;在缸底部,烟雾从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缸的顶部则相反。结论:垂直方向,热的地方上升,冷的地方下沉;水平方向,高空由近地面受热对应的高空流向近地面受冷对应的高空,近地面由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教材P30~31 活动(1)图2.4a中陆地近地面为低气压,海洋低空为高气压;图2.4b中陆地近地面为高气压,海洋低空为低气压。(2)大致是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3)图2.4a中气流呈顺时针流动,图2.4b中气流呈逆时针流动。(4)白天吹海风,海风来自温度
3、相对较低的海洋,所以使陆地温度不会升得很高。夜间吹陆风,陆地上得到由海洋从高空输送的较温暖的空气,温度不会降到很低。因此,海陆风使海滨地区的温度变化比较缓和,昼夜温差较小。教材P32 活动(1)甲地的气压梯度大。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甲地附近等压线条数多于乙地,所以甲地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要大于乙地。(2)画图略。提示:在甲地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偏角30°~45°),即可以判断出甲地吹西北风(偏北风);同理可判断乙地吹东南风(偏南风)。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材P33 活动(1)箭头略。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
4、近地面空气从极地流向赤道,高空空气从赤道流向两极。在近地面,赤道的气压较低,极地的气压较高。(2)在实际条件下,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既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维持。在假设条件下,由于赤道和极地之间存在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高空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极地上空,近地面大气由极地流向赤道。但是,在地球自转情况下,大气一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教材P35 活动1.略。2.(1)赤道低气压带是由于受热而形成的,为热力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西风气流被迫抬升而形成的,为动力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气流被迫下沉而形成的,为动力高压;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却而形
5、成的,为热力高压。(2)略。3.画图略。规律:全球共分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极点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气压带之间是风带,相对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6教材P36 活动1.图2.12a中空气柱中的空气下沉,图2.12b中空气柱中的空气上升。(1)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因为大陆降温快,温度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2)夏季,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由于大陆增温快,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2.图2.12a中的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图2.12b中的空气柱
6、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它们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原来气压带的气压相反,把原先呈带状的气压带切断成块状。结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大陆上形成气压中心,这些气压中心把气压带切成块状。教材P38 活动1.(1)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亚欧大陆为高压,太平洋为低压;夏季亚欧大陆为低压,太平洋为高压。(2)冬季风来自亚洲高压东缘,寒冷干燥,风力强劲;夏季风来自夏威夷高压西部,温暖湿润。2.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陆呈现出一
7、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多少和雨季长短存在很大差异,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热量丰富,降水较多,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至三熟。而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作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粱、玉米、大豆等。教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