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33231
大小:374.49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0-10
《教师招聘青岛版小学数学精品说课稿7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说课稿】认识周长2一、说课程标准2二、教材及学情分析2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2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3五、教学准备:3六、教学过程3认识周长7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7【说课稿】一个数乘分数7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7一、说教材8二、说教法学法8三、说教学程序9四、说板书设计12板书设计12一个数乘分数12【说课稿】“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2一、说教材13二、说教法13三、说学法14四、说教学流程:14活动一,概括百分数的意义。14活动二:自主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14活动三:自主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14
2、【说课稿】《长方体的认识》15【说课稿】《分数的基本性质》17一、教学内容的说明17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8三、教学方法的选择18四、教学媒体的运用19五、教学过程的设计19六、反思课堂教学评价22【说课稿】《解简易方程》22一、教材分析22二、说教法23三、说学法23四、过程分析24【说课稿】《三角形的认识》25第一部分:理解三角形的概念27第二部分:探究三角形的组成27第三部分:探究三角形的特性27第四部分:探究三角形的分类?27【说课稿】认识周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中“
3、认识周长”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他们的周长,能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一、说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二、教材及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
4、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通过“森林运动会”——小蚂蚁围着树叶作运动,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对游泳池池口和篮球场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这里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此外,还要求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这样安排
5、,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
6、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
7、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五、教学准备: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1、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2、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
8、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六、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