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地名的演变

镇江地名的演变

ID:43531235

大小:10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10

镇江地名的演变_第1页
镇江地名的演变_第2页
镇江地名的演变_第3页
镇江地名的演变_第4页
镇江地名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镇江地名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镇江地名的演变名称由来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名字,39“宜”?镇江最早叫宜,是周康王时宜侯的封地。1954年大港烟墩山出土了西周铜器“宜侯夨簋”,上面有一百二十多字的铭文,经考古学家考证,宜侯失是周太王次子仲雍的曾孙,吴国第五国事周章。他原封为吴侯,康王时该封为宜侯,丹徒一带就是他的封地。所以宜是镇江最早有据可考的地名,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宜侯夨(cè)簋(guǐ)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宜侯夨簋于1954年6月在江苏镇江大港镇烟炖山出土,经修复成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间许多字锈坏,但是从可辨别的字来看,这是康王时器,系康王在审视了东国之地图

2、之后,又把虞候转封在宜。参照周公子转封在鲁,那么同样有可能虞公子转封,并保持虞的称号,因此作器的供奉对象是虞侯之父虞公。由于转再宜地,因此改称宜侯,犹康侯改封在卫而称卫侯,叔虞封在唐而称唐侯也。因此宜侯与虞仲的关系很明确。是宗子转封外地的关系。那么如果吴人想声称自己是虞仲之后,则这种说法的基础就是吴人与宜侯有关系。当是宜国亡国而建立与当地文明结合的吴。发现簋?1984年,《宜侯夨簋轶事》一文的作者张敏访问了该器的发现者,丹徒县绍隆寺的福贵老和尚。据福贵回忆,54年他还俗在家(後来政策改变,又再次岀家),在村长聂长保家打工,在一块坡地上翻土时,掘岀了一批青铜器。他的发现引发村民的围观,纷纷议论

3、是否是金器。聂长保的儿子为了检验质地,随便检岀了一件,一锄头打得粉碎,他打碎的恰恰就是这批青铜器中唯一有铭的《宜侯夨簋》从多处发掘的“湖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看,西周以前江南是土著居民荆蛮族居住地,他们“断发文身”,过的是原始社会生活。商朝末年,西方周族兴起,周太王古公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从陕西一带来到江南,带来了周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文化。他们与荆蛮族人起开发这块土地,成了吴国的开国祖先,西周“宜侯夨簋”出土就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宜是吴国的发祥地。是早期的政治经济中心。“朱方”?春秋时。镇江叫朱方,属吴国。周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545年)齐国庆封率族人逃到吴国,吴王把朱方送给他,这段记

4、载见《左传鲁襄公二十八年》,距今有2500多年。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朱方属越。公元前355年楚国灭越,朱方属吴,并改朱方为谷阳。“丹徒”?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分封制,改郡县制,当时谷阳属会稽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从金陵修筑一条经谷阳达会稽的驰道,听术士说谷阳京岘山有王气,就派三千穿红衣的囚徒,凿穿京岘山,改谷阳为丹徒。丹徒至今已沿用2000多年,那时的县治在今丹徒镇。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丹徒属于荆王刘贾所封的荆国,后刘贾为英布所杀,丹徒即属吴王刘濞所封的吴国,治所均在丹徒。景帝时刘濞串联七国发动叛乱,为汉所灭,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刘濞逃回丹徒,被当地人民杀死

5、,其时丹徒属江都国。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复设会稽郡,丹徒属会稽。西汉时,丹徒已是万户大县了。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分会稽郡,置吴郡,丹徒即属吴郡。东汉末年,孙权称霸江东见丹徒地势险要,于公元209年,在今鼓楼冈上(北固山前峰)筑一座城堡,因城池十分坚固,形同铁瓮,号称铁瓮城。此地原名京口里,又叫徐陵,居高临江故一称京口,后人又把京口一带的长江称为京江,以上这些名字后来都成为了镇江的别称。据考证:孙权以前的丹徒县是今天的丹徒镇,铁瓮城才是今天的镇江市。后来孙权迁都建邺,嘉禾三年(公元234年)才改丹徒为武进,意为武力进取曹操。西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设毗陵郡,丹徒为郡

6、治,太康三年改武进为丹徒。至永嘉五年因避东海王越尧子毗讳,而改毗陵为晋陵郡,东晋大兴年间,郡县移治京口。一.是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自l985年以来,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镇江港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具有比较完整的海关、商检等口岸

7、管理服务机构设施。从此,“镇江”之名更加声誉大振,蜚声四海、五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