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地名的起源演变及城制

宝鸡地名的起源演变及城制

ID:17908052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09

宝鸡地名的起源演变及城制_第1页
宝鸡地名的起源演变及城制_第2页
宝鸡地名的起源演变及城制_第3页
宝鸡地名的起源演变及城制_第4页
宝鸡地名的起源演变及城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宝鸡地名的起源演变及城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宝鸡地名的起源演变及城制刘明科 一、宝鸡名是由“陈宝”演变来的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宝鸡“夏商时为雍州陈国,战国时秦设陈仓县,秦文公筑陈仓城,史称上城,原址在今戴家湾附近。”又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陈仓“唐至德二年改为宝鸡,以昔有陈宝鸡鸣之瑞”而得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宝鸡之名历史悠久,虽历经沧桑换代,但万变难离其宗,这就是“陈”和“宝”。大凡宝鸡人,对“陈宝祠”这个名称并不感到陌生。这个名称是源于秦“文公获若石”的故事。这个故事近似离奇,甚至荒诞,但并非后人杜撰,它却是秦国早期历史上一件非常真实的、非常有意义

2、的重大事件。尽管秦人早期的历史极为简略,但对“若石”的记载却颇多,并且推衍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史记·秦本纪》云:文公“十九年得陈宝”;《史记·封郸书》云:“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鸣。以一牢祠,命曰陈宝”;《汉书·郊祀志》中又重复了《封郸书》中的这段记载。此后,特别是从汉代至唐代期间,许多史料对此都作了各自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都还没有离开“若石”、“陈宝”这个范畴。但自至德二年二月十日唐肃宗来到凤翔指挥平叛安

3、史之乱期间,陈仓被改名宝鸡以后至近代,围绕“若石”衍生的故事已经不是最初意义上若石的含义了,诸如“陈宝鸡鸣”、“宝鸡神祠”、“宝夫人祠”等等。这种变化,自然不能排除西汉初年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秦人社会中的许多原始习俗和信仰自然随着文化的整合而日渐消融,这当然包括因若石而产生的陈宝祠的文化现象。但凡正史对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的记载却是真实的。而此后的一些问题就不能不令人担忧。首先是,《晋太康地志》“秦文公时,陈仓人获得兽,若彘,不知名。牵以之。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媦’,常在地中食死人脑。即欲杀之。拍捶其首。‘

4、媦’亦语曰: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陈仓人乃逐二童子,化为雉。雌上陈仓北阪,为石。秦祠之。”之解读者。这种解释在两晋至隋唐流传最为广泛,虽有秦人的崇神唯权观和称霸天下的图谋衍生之意,把“石”衍生为“彘”(猪),仍保留了“若”的前提,但已和“文公获若石”的文化环境很少能够联系了。接着有《水经注》陈仓“县有陈仓山,山上有陈宝鸡鸣祠,昔秦文公感‘伯阳’之言,游猎于陈仓,遇之于此阪。得若石焉。其色如肝。归而宝祠之。故曰陈宝。其来也自东南,晖晖声若雷。野鸡皆鸣。故曰‘鸡鸣神’也”之解读。这个解释虽然和《史记·封

5、郸书》的记述差不多,但已开始忽视了“若石”的神性,注重了石头自身色泽的描述。苏秉琦先生把这种现象科学的解释为陨石堕落时惊动山鸡鸣叫的自然现象。【1】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秦人原始的习俗信仰。若石的演变在魏晋时期达到了顶峰。特别须要提及的是,《搜神记》和《列异传》都有和上述记载差不多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搜神记》和《列异传》都是魏晋时期出现的志怪小说。这个时期诸如此类书籍大多与崇尚风水和神鬼有关,因此,正史中关于秦若石的记载便被这类书籍大加利用和发挥。唐宋以来对“若石”的解释在基本内容上再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多是对

6、上述文献的引用。如唐张守节在《史记·正义·括地志》中先引用了《晋太康地志》的解释,接着又引用了《搜神记》中和上述记载差不多的内容。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也引用了《列异传》中和这个差不多的解释。南宋时期的地理书《舆地纪胜》对若石的解释也没有脱离以上的框框,但对若石故事的演变已经越来越人格化了。唐至德二年二月十日,唐肃宗来到凤翔,指挥平叛安史之乱期间,把陈仓改为宝鸡,如果说他主观愿望是把“若石”当作神鸡,想给人们带来吉祥的话,这种解读恐怕值得深思。因为在殷周人的观念里,神鸡——雊雉鸣叫被视为灾异,而非祥瑞,【

7、2】这显然与秦人的初衷是相悖的。这种对宝鸡名的解读尤其应当引起注意。但是,我们应当注意,自西晋潘岳《西征赋》“宝鸡前呜,甘泉后涌”的记载中第一次把“宝鸡”二字联在一起后,宝鸡的名字便屡屡出现,尤其是在唐代的诗作中更是屡见不鲜。王宏波同志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后提出,唐肃宗改陈仓为宝鸡地名当是约定俗成的自然演变,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这个观点很有道理。后来随着陈仓的迁治和易名,原本包含着浓厚的秦文化色彩的“陈仓”和“宝鸡”的历史地名,已经很少与“若石”能够联系起来了。总之,陈宝的故事发生在秦文公筑陈仓城15年以后,这

8、块“若石”是秦文公在陈仓城北面的山坡上打猎时获得的,于是就把它叫作“陈宝”;后来在陈仓城北边的山坡上修了一个祠,就叫作“陈宝祠”;西晋潘岳《西征赋》记“宝鸡前呜,甘泉后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山上有宝鸡鸣祠”;后来的《括地志》说“宝鸡神祠在汉陈仓故城中”。总之,这个陈宝的故事与陈仓密不可分。陈宝成了陈仓的同名,陈宝、陈仓就这样变成了宝鸡。最后,还不得不留下一点悬念,这就是“陈”是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