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第七章德国古典时期文论

西方文论第七章德国古典时期文论

ID:43517417

大小:225.50 KB

页数:79页

时间:2019-10-09

西方文论第七章德国古典时期文论_第1页
西方文论第七章德国古典时期文论_第2页
西方文论第七章德国古典时期文论_第3页
西方文论第七章德国古典时期文论_第4页
西方文论第七章德国古典时期文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文论第七章德国古典时期文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德国古典时期文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康德第三节歌德第四节席勒第五节黑格尔第一节概述德国古典美学文论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1790年康德《判断力批判》出版为标志,1838年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出版为尾声)德国古典美学文论,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组成部分。德国古典美学德国古典美学是德国新兴市民资产阶级的理论,表达的是德国市民阶级既要求革命又害怕暴力革命的双重性格,带着对古希腊审美理想的幻觉和对现实的妥协。德国古典美学是西方古典形态美学的集大成和最高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德国古典美学文论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首先,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英国革命之后和法国大革命发生之际。马克思

2、说:德国古典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其次,18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的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科学迅速发展,为德国古典哲学发展提供了新的丰富的营养。再次,英国、法国哲学也为德国古典哲学提供了思想材料和新的课题。18世纪末的德国社会腐朽落后、缺乏生气,所以无法造就勇于革命的资产阶级,只能形成要求改变现状实现理想却迟于行动的市民阶级。这种情况表现为德国的思想领袖普遍表示出对法国革命理论的向往,对早期法国大革命的热情,以及对后期大革命的恐惧与排斥。他们希求理想的和谐相处,因此找出的方法也是通过改造人心、完善人性来改造社会。西方哲学发展到18世纪,出现由自然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变,认识论又

3、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受到18世纪历史主义观点和方法兴起、发展的影响,美学的研究一方面与审美趣味和艺术的历史变迁结合起来,一方面有了动态视角。经历了正(普遍)-反(特殊)-合(对立统一)的过程,感性和理性观念逐渐由外而内达成对立统一。德国古典时期文论四方面特征德国古典时期文论是以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为思想基础的文学理论,其特征为:第一,人道主义意识强烈。(美和审美、艺术被当做完善人性、解放人类、改造社会的主要途径)第二,以综合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的美学和文论为目标。第三,由浪漫主义逐渐走向古典现实主义。以歌德和席勒为代表的创作上的古典主义,即魏玛古典现实主义,达到德

4、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德国古典时期的文论的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由主观精神逐步过渡为客观精神,一是由外在辩证法逐步发展为内在辩证法。康德、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和美学催生德意志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歌德的自然神论、席勒和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指导德意志古典现实主义文艺思潮。文学各因素间的关系由外转内。第二节、康德(一)康德的生平康德,1724—1804年,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他所开创的哲学、美学理论,是西方美学史上的转折点,不懂得康德,就无法理解德国古典哲学、美学乃至十九世纪以后的西方哲学、美学。康德说:“再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的了”1804年,康德在故乡

5、去世,他的墓碑上刻着一句话:“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法则”康德(1724-1804)出生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父亲是马鞍匠。父母都是虔敬派的教徒,家庭生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1740年进入大学,学物理学、数学、地理学、哲学和神学。毕业后,从1746年到1755年,他当了九年家庭教师。1755年,他到大学当讲师。教过数学、物理学、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地理学、人类学和自然神学等课。1770年,提升为教授,主要讲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康德的生活史是难于叙述的。因为他既没有生活,又没有历史。他住在德国东北边境一个古老城市哥尼斯堡一条僻静的小巷里,过着一种机械般有秩序的,几乎是抽象

6、的独身生活。就连城里教堂的大时钟也不能象它的同乡伊曼努尔·康德那样无动于衷地、按部就班地完成它每日的表面工作。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吃饭,散步,一切都有规定的时间,邻居们清楚地知道,当伊曼努尔·康德穿着灰色外衣,拿着藤手杖,从家门口出来,漫步走向菩提树小林荫道的时候就是下午三点半钟,由于这种关系人们现在还把这条路叫做哲学家路。在我上者璀璨星空道德准则在我心中康德的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770年以前是前批判时期,主要关心的自然科学,提出了“星云假说”;1770年以后进入到批判时期,写出了三部批判著作。即《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

7、判》(1790)(二)康德思想所产生的语境康德的美学思想不是从艺术实践中来的,而是从他庞大精深的哲学体系中来的,所以理解其美学,需要理解其哲学体系,而要理解其哲学体系,还需先要理解其哲学产生的思想语境。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近代两大哲学流派的调和。二是他的思想中的人本主义。1、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大陆理性主义以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德国的莱布尼茨和沃尔夫为代表,认为先天的、先验的理性是客观世界和人类知识的基础;英国经验主义以培根、洛克和休谟为代表,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性经验开始唯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