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4章现代汉语文学文体的成形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4章现代汉语文学文体的成形

ID:43514471

大小:923.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0-09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4章现代汉语文学文体的成形_第1页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4章现代汉语文学文体的成形_第2页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4章现代汉语文学文体的成形_第3页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4章现代汉语文学文体的成形_第4页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4章现代汉语文学文体的成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4章现代汉语文学文体的成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现代汉语文学文体的成形第一节杂感的“热风”“文学革命”时期最热的散文是杂文。它是在“文学革命”反对仿古拟古的骈体散文、痛击桐城古文的过程中产生的,显示了白话文艺术特质。这类文章体式灵活,表现力强,能迅速地对社会和时代作出反应,故颇受新文学运动倡导者的偏爱,一时形成了声势强劲的创作“热风”。回目录一、《新青年》“随感录”专栏作家群的杂文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期始设“随感录”专栏,专刊杂感。这一专栏集结了一群优秀的杂感作家,他们主要有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等,其中又以鲁迅的杂感最具代表性。1.鲁迅的杂感鲁迅本时期杂感多收在他的第一本杂

2、文集《热风》里。早期杂感的主旨:猛烈抨击封建伦理观念、愚昧迷信思想以及各种阻碍进步的心理,大力倡导民主、科学,鼓吹进步、革新。代表作品:《随感录》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九、四十一、五十七、二十五、三十八、四十等。特点:思想深刻成熟、语言警辟犀利,且常有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反讽。2.“随感录”作家群其他作家的杂感李大钊的杂感针砭时弊,战斗性很强。如《新的!旧的!》、《新纪元》、《太上政府》、《宰猪场式的政治》。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其杂感影响更大。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偶像破坏论》、《下品的无政府党》、《反抗舆论的勇气》等。陈独秀杂感内容与李大钊的杂感极为接近,

3、但更为慷慨激昂,气势逼人。刘半农和钱玄同的杂感,主要也是对封建伦常、旧文学进行批判,倡明新思想新文学。如刘半农的《“作揖主义”》,钱玄同的《随感录四十四》、《随感录四十五》。二、对本时期杂感的评价总起来看,作为现代散文的开端,杂感以鲜明的反封建姿态充当了“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先锋。虽然多数杂感不见得如何缜密漂亮,有些语言还没有完全褪尽古文的铅华,却充分体现了“五四”的青春精神。三、其他类型散文这一时期也有记叙兼抒情的游记散文出现,如李大钊的《五峰游记》、胡适的《旅京杂记》等。瞿秋白的通讯报告性质的散文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也在这一时期问世。第二节“尝试”的新诗一、

4、初期白话新诗概况现代汉语诗歌创作的最早尝试者是胡适。1917年2月,他在《新青年》上率先发表《白话诗八首》。1920年3月,他的新诗集《尝试集》出版,这是现代汉语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影响重大。那时常在《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上发表新诗的除胡适外还有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鲁迅等。1919年起,郭沫若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他的《凤凰涅槃》、《匪徒颂》等充分反映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二、初期白话诗的基本思想是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1.作为对封建载道文学的反叛,初期新诗中个性主义的表现十分醒目。

5、胡适此时期创作的《朋友》(后改题《蝴蝶》)《鸽子》、《乌鸦》是代表。沈尹默(1883—1971,陕西兴安人)的《鸽子》也表现了不依附于人,不愿任人玩弄的个性主义追求;《月夜》则通过在寒冷的月夜中“我和一棵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的形象,表现出个人对人格尊严的追求。康白情(1896—1958,四川安岳人)的诗里,个性主义主要体现为个人对事物感受的追求。如《律己九诗》鲁迅的《爱之神》则表达了对个人恋爱的深刻思考。2.初期白话诗更多地体现出对下层民众的人道主义同情和对贫富分化的世道的抗议。胡适的《人力车夫》通过乘车的客人与少年车夫的对话,从年龄对比的角度表现诗人对只有1

6、6岁的拉车少年的同情。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在屋里烤火炉的富人的热和屋外寒风中叫化子的冷的对比中,揭示出“相隔只有一层薄纸”的两种人群生存条件的差异,表达了人道主义的同情和抗议。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字伯贞,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的《田主来》、《卖布谣》也从农民的角度表现出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的愤怒抗议。3.初期白话诗对人道主义的思考还表现出一种介于西化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和中式的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两重态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方面热烈提倡人道主义,另一方面又对传统文化有某种习惯性依赖。这突出体现在周作人的长诗《小河》中。长诗以诗明理,整体构思采用了

7、象征的方法。小河的水流,是“五四”人道主义思潮的象征,它要求自由的“稳稳地向前流动”;农夫筑的堰象征了传统势力的阻碍:“土堰坍了”,又筑起石堰,水总是冲不出去。长诗还写到“堰外田里的稻”、“田边的桑树”,“田里的草和虾蟆”的忧愁,这种忧愁典型地体现了情感的两重性:桑树与水流是“好朋友”,为它的被阻不平,希望它流出来;又“只怕我的好朋友,将我带到沙滩上,拌着他卷来的水草”。从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到人道主义倡导者的矛盾心态。4.另有一部分白话诗则表现了对“五四”新思潮的歌颂和对封建势力的反抗。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刘大白的《红色的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