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ID:43513084

大小:3.21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0-09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_第1页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_第2页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_第3页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_第4页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昨日的思考你能用一两个词概括旧中国的外交历史吗?共同探究屈辱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第3课第三课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万隆会议内政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追寻历史足迹1、1954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宪法。2、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__

2、___________。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为国务院总理。4、由中、印、缅等国共同倡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项原则后来发展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5、1955年4月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在_______召开,我国_______率代表团出席会议,提出___________方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类型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

3、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万隆周恩来“求同存异”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人代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关。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历史小常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图为党和国家领导在第一届人大会议主席台上的情景。从左起依次是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4、表大会时间:1954年地点:北京2宪法的内容国家性质: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选举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4宪法的性质合作探究为什么说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场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周恩来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同纲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

5、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为第一任大使罗中向毛泽东递交国书后,与我国领导人的合影。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提出: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年提出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①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②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共同发表。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提出

6、: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3、内容及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地国家所接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4月17日至25日,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在印度印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亚非会议,通称万隆会议。这是周恩来总理在作大会发言。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及会议的圆满成功2、会议的中心

7、议题及矛盾1、万隆会议的召开(时、地、国、人)会议性质: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1955年4月17日至25日,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我国政府派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多次发言和发表声明、谈话,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对亚非会议的成功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意义: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从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交了很多朋友,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求同存异

8、”的意思:“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平、独立、发展问题—会议主题)。“异”,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这里的“同”和“异”指的是什么?深入探究什么是万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