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六国论》

第17课《六国论》

ID:43512163

大小:765.0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10-09

第17课《六国论》_第1页
第17课《六国论》_第2页
第17课《六国论》_第3页
第17课《六国论》_第4页
第17课《六国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7课《六国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国论苏洵第17课作家介绍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他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并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著有《嘉祐集·权书》。时代背景简介北宋建立之后,统治者为了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解除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严令将帅不得专兵,并经常轮换将官,致使军队战斗力减弱,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统治者为求苟安,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

2、西夏纳银15万两,绢14万匹,茶3万斤。其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祸患。为讽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奋起御侮,苏洵便写下本文。生字弊()赂()厥()嬴()洎()郡()殆()bìlùjuéyíngjìjùndài多音字辨析bào暴露shǔ数数暴pù一暴十寒数shù数量shuò数目项王dāng应当cóng从命当dàng适当从tǎng通“倘”zòng通“纵”词语①词语解释率赂秦耶()举以予人()思厥先祖父()终继五国迁灭()始速祸焉()洎牧以谗诛()()且燕赵处秦革灭

3、殆尽之际()苟以天下之大()全都、一概全都、都其改变招致及、等到因为几乎如果②一词多义(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与战胜而得者()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以荆卿为计()为邯郸为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亲近、亲附和、同,表并列跟、同,表比较丧失、丢失灭亡作为成为被治理②一词多义(2)六国破灭()灭薪不尽,火不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并力西向()非兵不利()兵而秦兵又至矣()斯用兵之效也()灭亡熄灭假使,如果朝向、对着,这里有“对

4、付”的意思兵器、武器军队军事②一词多义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犹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或曰()或或未易量()以地事秦()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像、好像还有人、有的人也许、或许侍奉事情②一词多义(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始速祸焉()终继五国迁灭()终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故曰弊在赂秦也()故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起初才终于、最终用到底、坚持到底所以、因此旧②一词多义(4)强弱胜负已判矣()胜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较秦之所得()得此言得之()诚不得已()胜利战胜得到、获得,与“失”相对适宜、得当能、

5、能够③通假字暴霜露(“暴”通“曝”,冒着)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当与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勿”,不要)④古今异义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那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转折。)思厥先祖父<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至,动词,到;于,介词,到。表示由上文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以致”、“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且燕

6、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力量。今义:智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旧事,前例。今义:真实的、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续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义:可,可以;以,凭借。今义:能愿动问,能、能够。)⑤词类活用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使动用法,使……保全)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名词活用为动词,坚持正义)李牧连却之(使动用法,使……退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日削月割(名词做状语,每日、每月)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

7、方面,大的方面)特殊句式(1)①判断句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②被动句洎牧以谗诛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特殊句式(2)③省略句举(之)以予人④倒装句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其势弱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后秦击赵者再(状语后置)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课文主旨北宋建国以后,对不断进犯边境的契丹与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统治者每年都要向契丹、西夏纳币输绢以求苟安。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在本文中评论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说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讽谏北宋王朝以六国

8、为鉴,不要为契丹、西夏“积威之所劫”,一味贿赂以求苟安,而要奋起抵御外侮,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道。课文结构写作特点1.论点鲜明,论证严密.作者在开篇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作者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作者又假设推论,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结论。最后,作者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