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环境化学物的特殊毒性

第五章 环境化学物的特殊毒性

ID:43509428

大小:451.0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9-10-09

第五章  环境化学物的特殊毒性_第1页
第五章  环境化学物的特殊毒性_第2页
第五章  环境化学物的特殊毒性_第3页
第五章  环境化学物的特殊毒性_第4页
第五章  环境化学物的特殊毒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 环境化学物的特殊毒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五章环境化学物的特殊毒性及其评价第一节环境化学物的致突变性及其评价遗传与变异是一切生物最本质的属性,而DNA是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DNA(脱氧核糖核酸):由四种碱基、核糖、磷酸组成。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磷酸T碱基ACGDNA的化学结构(2)A腺嘌呤脱氧核苷酸G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胞嘧啶脱氧核苷酸T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种类DNA的化学结构(3)连接ATGCATGCDNA就是脱氧核糖核酸(长链)ATCTTTGGGGCCCCCCTTTGGGAAAAAA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基因测序就是读出A-C-

2、G-T-G-G-A-C-G…...基因是一段DNA染色体基因Ⅱ基因ⅠDNA基因是生命的密码基因记录和传递遗传信息基因决定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突变----遗传物质发生的可改变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并产生新的表型效应的变化称为突变。分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将出现遗传性改变。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只在体细胞上发生效应,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机体中不会造成遗传后果。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突变的类型(1)自发突变:多因

3、素低剂量的诱变效应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产生,称为自发突变。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每10万个或1亿个生殖细胞在每一世代才发生一次基因突变。(2)诱发突变:物理诱变因子:紫外辐射、X—射线、β—射线、快中子、γ—射线和激光等。化学诱变因子:生物诱变因子:某些病毒人为地实现,故称为诱发突变。诱发突变是指用诱变剂所产生的人工突变。致突变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致突变物(或称化学诱变剂)。直接诱变剂间接诱变剂致突变作用机理DNA损伤与突变非整倍体及多倍体的诱发DNA损伤的修复与突变突变的不良后果体细胞突变生殖细胞突变体细胞与癌变体细胞与致畸体细胞与动脉粥样

4、硬化致死性突变可遗传的改变致突变试验的分类依据遗传学重点的不同分为四类基因突变实验染色体损伤实验非整倍体试验其他反映DNA损伤的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简称细菌回变试验,使用鼠沙门氏伤寒杆菌或大肠杆菌进行,分别称为Ames试验和大肠杆菌回变试验,这两种细菌的野生型即原养型能自行合成组氨酸或色氨酸和乳糖,其突变体则缺乏这些能力,在相应的营养缺乏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若在受试物的作用下,能生长成菌株,则说明受试物使之发生了回变。哺乳动物细胞正向突变试验通过对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培养试验的研究,已发现有十几个基因座(locus)可出现各种突变类

5、型的突变体(mutant),但常利用抗药性的出现作为突变试验的观察点。由于抗药性是对正常基因座诱发的突变性状,故称为正向突变试验(forwardmutationtest)。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小鼠特异基因座试验染色体分析微核试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显性致死试验小鼠可遗传易位试验细菌DNA修复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精子畸形试验致突变试验的意义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引起人类的突变并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的可能性预测外源化学物的潜在致癌性(只适用于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非致癌物);突变物和致癌物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性,超过90%以上的致癌物具

6、有突变的能力;但有些致癌物却不具有遗传毒性,如二垩英(TCDD)。第二节环境化学物的致癌作用及其评价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作用称为化学致癌作用。具有化学致癌作用的化学物称为化学致癌物。化学致癌的机制遗传机制学说多阶段学说癌基因学说多阶段学说引发阶段:化学致癌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作用于DNA,从而诱发体细胞突变的过程促长阶段:引发细胞促长成癌前病变或良性肿瘤的过程进展阶段:转变为恶性肿瘤的过程癌基因学说原癌基因癌基因致癌因素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发生肿瘤非遗传机制细胞毒性激素失调免疫抑制剂按作用类型分类(1)直接致癌物(dire

7、ctcarcinogen)化学物本身直接具有致癌作用,在体内不需要经过代谢活化即可致癌。如硫酸二甲酯、二氯丙酮等(2)前致癌物(indirectcarcinogen)化学物本身并不直接致癌,必须在体内经代谢,其形成的代谢产物才具有致癌作用。如多环芳烃、苯并(A)芘等(3)促癌物(tumorpromoter)亦称促长剂,本身无致癌性,但在给动物致癌物后再给促癌物,可以增强或促进癌的形成和发展。如多氯联苯、DDT等(4)助癌物(cocarcinogen)本身亦无致癌性,但是与致癌物一起或之前给予动物,可显著提高癌的发生率,如二氧化硅等。化学致癌物

8、的分类按致癌作用机制分遗传毒性致癌物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直接致癌物:硫酸二甲酯间接致癌物:甲醛、黄曲霉素无机致癌物:镍、铬促长剂:多氯联苯细胞毒剂:四氯乙烯过氧化物酶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