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04575
大小:191.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9
《吉林省通化市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吆喝》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8课《吆喝》导学案导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2、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重点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难点朗读课文品味小人物的大智慧,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课型现代文阅读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备习1.作者简介:萧乾,生于北京,蒙古族。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主要著译作有《梦之谷》、《人生百味》《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2.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积累词语。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复习备习检查(交流)情境导入出
2、示检测学案。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曾经,在人们的耳边经常会响起这样的声音: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是什么声音?平时我们到集市上也能听到很多的吆喝声。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十八课我们一起赏读萧乾的《吆喝》。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感知全文;梳理脉络。)按照从早到晚和一年四季的顺序来介绍的。课文是按照“引入”(1~3)、“介绍叙述”(4~10)、“评论”(11
3、~14)来安排结构的,脉络清晰。过渡段的有效连接,使文章层层推进。初步感知学习目标。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朗读全文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2、你觉得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感情?从文中那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你能从同学的介绍中听出这种感情吗?3、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末段“倒还剩一种吆喝”即可体会出来)倾听学生的质疑,理出研习思路。小组交流自己的意见。备习中的质疑
4、,小组内交流后提出来,供研习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研习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体会写法。1.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2.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马趴?3.为什么作者要大量运用“京白”口语?罗列这么多的吆喝声,是不是繁冗了些?因为各种的吆喝声实在太多,没必要一一描述,只要写其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介绍,主题更突出。。自然写实、幽默调侃作者运用“京白”的艺术语言,一是因为他对北京家乡的热爱,二是因为写的“吆喝”都是当地的口语,用当地语言来写更真实,更有表现
5、力。1、边默读边体会。2、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文章内容,把握主旨,体会写法。精彩语句要读出感情。精习学生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或课外的吆喝声,进行模仿。并由学生从语气、语速、语调、音量等方面加以点评。指导学生喊出味道尝试点评。尽情朗读,读出味道。注意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时习把家乡的吆喝或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