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14013
大小:92.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初中语文 18 吆喝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8吆喝班级______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2.品味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重点难点1.生动幽默的语言。2.结构安排独特。资料链接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字词,通过抓
2、过渡句、中心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意。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招徕(lái)隔阂(hé)卤煮(lǔ)馄饨(húntún)吆喝(yāohè)囿于(yóu)饽饽(bō)小钹(bò)秫秸秆(shújiēgǎn)荸荠(bíqí)2.解释词义。招徕:招揽。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油嘴滑舌:说话圆滑,世故,善于狡辩。囿于:局限于;拘泥于。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
3、点;夸张地宣扬。3.标出文章的过渡句和段落中心句。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找出文章的过渡句和段落中心句,每人讲一处,并说明理由。如:第10段的中心句是“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后文便依次举例说明春夏秋冬四季的吆喝。第8段“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还有唱话匣子的”,是过渡句。“可”字将前文夜晚卖吃食的吆喝转入到不是卖吃食的吆喝,过渡自然。2.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两个方
4、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3.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明确: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巩固拓展选择文中一种吆喝,模仿表演,或模仿生活中的叫卖吆喝声进行表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时要点品味语言,体味情感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5、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商fàn()招徕()铁铉()囿于()隔hé()饽饽()乞gài()tì头()蛤蟆()蘸()bí荠()雪花lào()2.你知道下面的话语带有哪个地方的方言特点?①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江浙方言)②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东北方言)③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北京方言)3.填空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有其特殊的表达效果:生动的传达出该地的民风民俗,使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使同一语言区的
6、人们有亲切感和归属感。合作探究品味语言,体味情感1.你认为文中哪一句吆喝最有趣?为什么?(可从语言的生动性、声调的变化、音韵节奏等方面谈理由。)用“我以为最有趣,因为。”这一句式说一句话。小结: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聆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2.作者在写吆喝声时为什么掺杂进一些自己的经历?明确:写吆喝声以自己为鉴赏者说明吆喝在生活中的常见和重要作用,自己内心的感受说明自己对这吆喝声的在意,更能体现作者对吆喝声的回味不尽,显示
7、了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也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如对卖硬面饽饽的给予肯定赞扬“一点也不吹嘘什么”,通过吆喝体现人的质朴;写听“洋人哈哈笑”,不禁感叹“多累人啊!”写出了过去东西的简单,带有一点幽默;写盲人敲钹算卦,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有一点促狭与刻薄;写乞丐行乞“叫得多么凄厉动人”,表现了作者的同情;写“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有点戏谑和调侃;尤其写卖荷叶糕和卖荞麦皮的,“我”害怕,被吓了个马趴,起来了,“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
8、麦皮耶’”,更是令人捧腹。通过加入自己的这些感受,使形形色色的吆喝声更富情趣,有着更浓郁的民风民俗特色3.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城里的种种吆喝,作者难忘的只是这诸多的叫卖声吗?作者对北京的吆喝怀有怎样的感情?明确:包含着作者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巩固拓展1.讨论:在大众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吆喝还有没有作用?请具体说说。2.观看相声《卖布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