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0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0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ID:43501357

大小:1.01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08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0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0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0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0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0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0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广西各种矛盾尤为突出。(3)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力量迅速壮大。2.经过(1)兴起发展: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1853年3月,定都天京。(2)达到全盛:经过北伐与西征,1856年在军事上达到全盛;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3)由盛转衰:天京事变。(4)后期斗争①军事上: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②政治上:任命洪仁玕主持朝政,提出

2、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5)最终失败:1864年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归纳总结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宗教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3.意义(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2)《天朝田亩制度》

3、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3)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教材补缺 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倚重汉族官员是清朝后期的既定方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满族官员和八旗军队因腐化堕落丧失了战斗力,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清廷转而鼓励地方办团练,镇压太平军。汉族官员有四五十人被任命为团练大臣。从此,汉族官僚开始掌握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在汉族地主武装中势力最大。他们自招兵将,自筹粮饷,兵归将有,层层效忠,形成独立的军事体系,成为能同太平军对抗的主要力量。

4、另外,曾国藩等汉族官僚管辖的地区,不仅是太平天国活动的重要地区,而且也是外国侵略势力深入的地区。在共同对付人民革命的基础上,曾国藩等汉族官僚和外国侵略者迅速勾结起来。这些汉族官僚有外国侵略者撑腰,慈禧太后自然不敢轻视。这样,汉族官僚的势力在清政府中扩大了。二、辛亥革命1.背景(1)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日益严重。(2)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3)革命党人的准备①组织: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5、②思想: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宣传了革命思想。③军事:革命党人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2.经过:武昌首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经过: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3)结果: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3.高潮: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2)颁布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时间:1912年3月。②内容: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及国民的基本权利;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③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④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图示解史 辛亥革命过程中各派力量的相互关系4.结果(1)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2)意义①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革命。②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教材补缺 清末新政和预

7、备立宪1.清末新政(1)背景①清政府在“仇洋排外”的对外战争中失利。②资产阶级立宪派要求“君主立宪”,革命派势力蓬勃发展。③清政府上下达成一致,不变革就无法继续统治。(2)失败原因①清政府掌控全国的能力削弱,执行力下降。②改革缺乏诚意,改革措施滞后,统治者陷于孤立。③革命打断了改革。(3)评价: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然归于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在政治上进行的预备立宪措施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2.预备立宪(1)概况:1905年,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

8、”。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政改革。1911年5月,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废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2)结果:“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员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考点一 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运动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经济主张的区别2.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