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92098
大小:11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08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全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内容(课题)主题1关注生活垃圾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垃圾有哪些,并学会给垃圾分类2.学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3.学会调查身边的环境。教学重难点关注生活垃圾,学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教学准备调查表,搜易有关生活垃圾的资料。教学过程步骤师生活动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课件播放搜集到的垃圾得图片。这些垃圾围绕在咱们生活的周围,让我们又讨厌,有无可奈可,到底这些垃圾该怎么处理,今天我们学习《关注生活垃圾》。二生活垃圾小调查1关于垃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组交流,每组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2梳理整理的问题。如 生活垃圾主要有哪
2、些? 处理生活垃圾有哪些常用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你们下组要研究那个问题?确定题目,分组研讨,并填好小组活动方案。三实践体验1你知道垃圾如何如分类吗?学生交流。教师梳理按来源分主要有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新型垃圾太空垃圾,电子垃圾等。出示“小博士的话”认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包含内容,并说说各自还包含哪些垃圾?2家庭生活垃圾调查表统计调查数据,计算自己家里每周的垃圾数量。通过调查,你发现了什么?第二课时活动2:垃圾处理学问大学习资料....1.我们周围每天产生那么多的垃圾,那么这些垃圾该
3、如何处理呢?2.你了解哪些垃圾的处理方法?学生简单交流。3请你为你家中的生活垃圾处理设计一个方案。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填埋焚烧综合利用堆肥4那你知道这些垃圾填埋后就会万事大吉了吗?他们在地下如何分解呢?5.了解《资料在线》。6调查周围的人对垃圾再利用的情况。识记状况:存在问题:我的建议:7对你调查的结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讨论问题。8资料在线“你知道吗?”9交流综合处理会收垃圾的的好处。10说说你以后该怎么做。 第三课时活动3:减少垃圾我行动。1激趣导入: 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4、,财力,那我们该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呢?下面我们开展一次关于减少垃圾措施的调查。 减少垃圾措施调查表物品 再用 不用 转增 交换旧衣服旧电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用过一面得纸包装盒罐头瓶.......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表格。3交流调查研究情况。学习资料....4你有什么建议?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5对于一次性用品你有什么看法?6交流“资料在线”6谈谈读完后的感受。二总结交流。1通过这次活动,你对生活垃圾有了那些新的认识?我的收获是:我的研究方法是:下次活动中我要注意的问题是:三.我还想研究。在实践探
5、究的过程中,你肯定又产生了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大胆提出来并向办法解决。1.每个小组整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2.在班内找到解决的方法。课堂小结与日俱增的垃圾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正确处理垃圾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为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关注生活垃圾,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教学延伸板书设计关注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学问大减少垃圾我在行动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题)主题2迷人的秋天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大自然的美。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3、拓展学生知识。教学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学生体会、发现大自然的美。活动难点:学生
6、创作是本课难点教学准备画笔、各种叶子及白纸、胶水教学过程步骤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学习资料....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告别了炎热的夏季,我们又一次走进了凉爽的秋季。这是一个美丽而收获的季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感受秋天。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显示屏上的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秋季),你们喜欢秋天吗?你喜欢秋天的什么? 生:我喜欢秋天的碧空。 生:我喜欢秋天的阳光。 生:我喜欢秋天的果园。……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板书课题) 秋天的云、天空、树木、果园
7、、山岗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各自的美,你要怎样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呢? 生:老师,我想朗诵一首诗来赞美秋天。(生朗诵诗) 生:老师,我想唱〈丰收之歌〉来表达我们对秋天的喜爱。二、协同创作 导语:就请同学们组成协作小组,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秋天的美吧! 各协作小组自由创作。 (1)知识小组 (2)收集秋季常识及有关成语。 在秋天的节气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在秋天有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含“秋”的成语有: 一日三秋
8、 秋风过耳 秋扇风捐 多事之秋 秋高气爽 秋毫之末 (2)美术小组 可单人也可几人协同完成“画秋天”,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协同作画。 (3)手工组 用收集的各种落叶贴成叶子画。设计意图:这一主题主要展示学生的树叶贴画,体现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