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历史是否已经终结其思想是否也已终结儒学在现代

儒家历史是否已经终结其思想是否也已终结儒学在现代

ID:43476419

大小:1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06

儒家历史是否已经终结其思想是否也已终结儒学在现代_第1页
儒家历史是否已经终结其思想是否也已终结儒学在现代_第2页
儒家历史是否已经终结其思想是否也已终结儒学在现代_第3页
儒家历史是否已经终结其思想是否也已终结儒学在现代_第4页
儒家历史是否已经终结其思想是否也已终结儒学在现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历史是否已经终结其思想是否也已终结儒学在现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的历史是否已经终结?其思想是否也已终结?儒学在现代是不是博物馆围墙中的陈列品?非专业化精神是否与现代价值系统相容?美国“哈佛学派”的文化史家、以研究中国思想史蜚声海外的约瑟夫·列文森(JosephRichmondLevenson)在其三卷本著作《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清晰和富有洞见的回答。约瑟夫·列文森于1921年6月10日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就读于名校波士顿拉丁学校(1931-1937),旋即考上哈佛大学,1941年6月以全优成绩毕业。在列文森正准备继续在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时,二次世界

2、大战全面爆发,列文森毅然报名参军,在美国海军服役五年。直到1946年才回到哈佛继续完成学业,于1947获得历史学硕士。1949年在其恩师费正清(JohnK.Fairbank)的指导下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在哈佛当了三年助理研究员之后,列文森离开母校,来到加尼福利亚的伯克利大学担任助理教授,1965年晋升为萨瑟历史学教授。1965年4月6日不幸在海上划船时落水身亡,英年早逝。列文森生前发表出版了三卷本的鸿篇巨制《儒教中国及其命运》和《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嗣后又出版了4本书,36篇

3、文章以及大量的书评。《儒教中国及其命运》的三部曲分别以“思想的连续性问题”,“君主制衰亡问题”和“历史意义问题”为卷题探讨了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列文森试图寻求理解在儒家王朝没落的社会到共产党执政的社会转型期现代中国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与关系,对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解释方面是一个成功的尝试。在众多的有关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著作中此书不失其特有的魅力。列文森认为,儒家强调整体本位,和谐稳定,注重等级名分,反对专业分工,是一种保守的人文主义,与现代社会强调个人价值,社会竞争,专业分工,科学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儒学

4、在现代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衰灭。哈佛大学著名华裔教授杜维明先生,曾指出,《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是天才人物写的一部天才著作,一部现代经典,西方“中国研究”一个时代的象征。很少有那一部著作能够引发如此普遍的关注,如此持续的讨论与争论。尽管七十年代以来批评之声就不绝于耳,人们却始终无法回避它所提出的问题。儒教中国的衰落和崩溃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约瑟夫·列文 森就说过“正统的儒者由于停滞不前,正在逐渐走向死亡……它成为了一个幽灵,随着产生它和需要它的社会走向解体,只在许多人的心灵中活着,人们珍惜它仅仅因为它是儒

5、家正统而已”。(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第200页)。杜氏认为,列文森对儒家传统的衰落和崩溃深表悲痛,因为他知道儒学的“归路”(theway-back)决不是“出路”(the-way-out),当儒家人道主义进入现代世界,它只能遭受与它的社会政治基础相分离的命运。这种命运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不是当今中国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命运,他们被判定生活于一种情感与理智相背反的心理。困境之中,这就是他们情感上依附于他们的“历史”,但在理智上则信奉外来的“价值”。他们与儒家人道主义情感上的一致是对过去的、无用的、怀旧似

6、的向往,而在理智上他们与西方科学价值保持一致,仅仅是对现在的必然性认识上的理解。但是,他们与过去的一致缺乏一个理智上的证明,而他们与现在的一致则缺乏感性的力量。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当今中国文化上、哲学上的真正创造性的洞见不能从他们自身之中产生,而必须靠外界的刺激,也就是说当今中国的文化思想建设必须由一个助产婆从西方世界引进来。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术大都认为,纯粹由于西方的威胁和冲击,中国才加快了现代性的步伐。由此列文森得出中国思想出现断裂是不可避免的结论。尽管在研究路径与风格与其师迥然不同,但我们仍然感

7、到费正清思想对他的影响。而后者一再把列文森称之为创造的天才。作为一个“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列文森为我们演奏出一首磅礴、波澜壮阔而又催人泪下的历史交响曲。为了探询近代早期思想文化的源头,列文森追寻到17世纪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在场”。为什么在19世纪作为强大异端力量的西方文化会迫使中国各思想派别联合起来呢?为什么学者型的耶稣会传教士输进中国的17世纪西方文化没能产生这一结果呢?列文森的回答是“即使这些耶稣会士成为中国社会中有知识的外国人。他们给自己的行为披上了一件中国外衣,并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中国的文明。

8、但鸦片战争(1840-1842)后来到中国通商口岸的那些19世纪的欧洲人,他们具有独立的精神,根本不考虑中国人的感情。早期耶稣会士给中国带来的是一种优美的文化,从而修饰和丰富了它固有的并受到全世界尊敬的文明。而后来的欧洲人强加给中国的却是一种无庸置疑的外国异端”(列文森,第41页)。早期耶稣会士们都“中国化”了,利玛窦、汤若望、龙华明莫不如此。如利玛窦还完全引用汉文经典中地道的汉语术语来阐述基督教。由于他同中国文人有着密切的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