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60664
大小:42.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03
《说文解字序(译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说文解字序 许慎摘要: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阐述了(一)周代以前文字的源流;(二)周秦文字的演变并总结了汉字“六书”的概念;(三)记述了西汉文字的概况及其研究;(四)指出了东汉解释文字的混乱和错误,使我们了解《说文解字》产生的背景和他撰写的动机。(五)自叙其写作态度、意义和撰述的体例。可以说《说文叙》本身就是一篇价值极大的语言学专著。(一)阐述周代以前的文字源流 [序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庖牺氏:伏羲,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法:法象,现象。宜:犹仪,仪式,形式,形状。自序说:古代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抬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
2、现象,看到鸟兽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垂:示;宪:法;宪象:法定的图像。神龙氏:教民耕种,从事农业。统:记。花纹与地理的形状,近可从自身取象,远可从外物取象,创造了《易》的八卦,用来显示各种现象。到了神龙氏时代,用结绳的办法来管理记载那些事物,而众多的事物极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其:极也。蹄迒:鸟兽足迹。分理:犹文理,即纹理。书,写;契,刻;书契:文字,繁杂,巧饰伪诈不断产生。黄帝的记事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懂得它们的纹理是可以互相区别开来的,这才创造了文字。“百工以乂,
3、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乂(yi4)治理。品:种类。夬(guai4),决,区别,夬源自六十四卦之一。“各行各业因此治理,万事万物因此辨明,这大概取决于事物的可以分别。”“分别清楚了,就在朝廷上宣扬。”这些话是说,文字在帝王的朝廷上用来宣传政教、说明道德风化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的工具,是在位的用来给臣民施恩的工具,是有德者用来增修德行、明白禁忌的工具。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仓颉在开始创造文字的时候,大抵依据事物的类别,描绘它们的形状,所以叫做文,后来形旁声旁相互补充,就叫做
4、字。“文,是事物形象的本来面目。”字,是说(由文与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文相结合而)滋生出来的、渐渐多起来的现象。刻写在竹简或帛卷上的叫做书,书就是如同的意思。到了五帝三王的时代,改变成不同的字体。在泰山上封土祭天地的,多达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七十二代,留下的文字没有相同的呢。(二)叙述六书的构成和周秦文字的演变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6按照周朝的制度,公卿子弟八岁就进小学,保氏教育他们,先讲六书(造/用字法)。一叫指事,意思是:看见了就可以认识,仔细考察就能知道
5、它的意义。“上”“下”两个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字就是这样。二叫象形,意思是:画成那个事物的形象,随着它的形体而曲折描摹。比如“日”“月”。三叫形声,意思是:根据事物的类别确定一个字,再选择一个与被造字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读音近似的字配合而成。比如“江”“河”二字。四叫会意,意思是:字类字群并在一起,意义组合成新义,来实现造字的意旨,比如“武”“信”二字。五叫转注,意思是:造字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时统一部首,部首字把一个
6、意思灌注给新造字。“考”“老”就是这样。六叫假借,意思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是:本来没有那个字,依照音同原则而把意义寄托给它,“令”“长”就是这样。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到了周宣王时代,太史令籀写了十五篇大篆,与古文稍有不同。到孔子写《六经》,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皆去其典籍。左丘明写《春秋传》,都用的是古文,造字时的意义还能够说明。此后,诸侯用武力征伐,不为周天子统领,厌恶礼乐危害自己,都抛弃那些典章文献,分成七个大国(战国七雄)。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
7、,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田地有了不同的亩制,车路有了不同的轨迹,法令有了不同的制度,衣帽有了不同的式样,言语有了不同的声音,文字有了不同的形体。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秦始皇刚统一天下,丞相李斯就奏请统一文字,废除那些与秦国文字系统不相吻合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的形体。李斯写了《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写了《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写了《博学篇》,都取自史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