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60077
大小:47.5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03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集 主食的故事 文案旁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集主食的故事文案旁白(选自《舌尖上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中国自然地理的多样变化,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从南到北,变化万千的精致主食,不仅提供了人身体所需要的大部分热量,更影响了中国人对四季循环的感受,带给中国人丰饶、健康、充满情趣的生活山西丁村----中原最古老的村落,主妇们最会制作面食丁村人把加工成粉末状的谷物都称之为面谷物加工的历史已有上万年附近曾经出土过最古老的石磨盘,至今,同一形制的磨盘还在使用石磨将谷物研成粉末,再用筛过滤掉粗粒杂质,真正意义
2、上的面食才得以出现山西是多山少川的内陆地区,蔬菜品种少,家庭主妇们没有条件在副食上进行调剂,为了提高全家人的食欲,只好在各种面食的制作手法上变换花样,一样面食百样吃,加工成餐桌上的美食这些花样众多的精致面食,无不让人感到纤巧细手的灵动和聪明睿智的丰富想象当丁村的大妈们正忙着为一场寿宴精心制作花馍的时候,黄土高原上的窑洞里飘来了阵阵面香绥【suí】德汉子老黄刚刚蒸好了满满一笼屉黄馍馍古老的糜【méi】子经过老黄的加工,变得十分香甜可口(一二三四五六…十一十二十三)从农历十一月开始,每隔三天,他都要骑一个半小时
3、的车,到县城里去卖(58了,我要好好干)绥德县位于陕北丘陵沟壑地区在今天的绥德,杂粮和小麦是餐桌上的主角,他们被陕北人变换成各种花样(黄馍馍黄馍馍陕北的黄馍馍黄馍馍我亢家沟的绥德的第一名我做的最好吃黄馍馍一块没麻达..)绥德盛产糜子,黄馍馍就是用糜子面做的馒头糜子又叫黍【shǔ】,因为耐旱成为黄土高原最主要的农作物8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就开始种糜子糜子蒸煮成饭,口感略差,但是这个本土食物在过去是陕北人最家常的主食糜子分软硬两种,老黄将硬糜子与软糜子按七比三的比例混合,清水浸泡一夜之后上碾,还要再细细地筛一
4、遍才能使用但是老黄坚定地认为,用机器磨出来的糜子,远远不如在自家石碾子上碾出来的好吃炒过的糜子会散发出自然的清香,这是老黄最引以为骄傲的制作秘方揉完的糜子面,要在缸里发酵一夜,经验告诉老黄,包上被子效果最好老黄把家安在窑洞里,这种中国黄土高原最古老的居住形式,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家立业老黄和老伴一次做700个黄馍馍,上碾、揉面、发酵前后要花3天时间,两个人从凌晨3点钟开始,一直要忙到晚上9点老黄的馍馍做得实在,人也实在,一个一块钱
5、,从不还价在一年中最寒冷的两个月里,老黄能卖出15000个黄馍馍,刨去成本,一个冬天他的实际收入大约是8000元老黄在这里养育了一儿一女。现在,孩子们都已经把家安在城市里,不再与土地打交道然而,老黄不愿意离开,住着自己的窑洞,吃着自己种的粮食,老黄自足而踏实千百年来,中国人从五谷中获得温饱,而这种碳水化合物营造出的满足感,正是亿万个像老黄这样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提供的辽阔的中国北方,成熟的小麦决定了大地的基本色小麦,从河西走廊传入到中原,因为营养丰富,经过4000多年的本土化历程,成为中国北方栽培面积最广
6、泛的农作物,这种原产于西亚的优良物种,已经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将小麦面粉发酵后,在特制的火坑中烤熟,这种圆形面饼,含水份少,极耐贮藏,是维吾尔家庭常年必备的主食新疆库车,人们用享受美食的方式来庆贺古尔邦节馕是维吾尔族人最喜欢的主食馕的叫法出自古波斯语,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馒头最早出现的时候,名字叫炊饼也叫蒸饼,是中原地区最受欢迎的主食只有中国人的祖先从水煮食物的原理中获得灵感,并使中国成为最早用蒸汽烹饪的国家中国的五谷,始终是一个变化中的概念,大约两千年前,五谷的排序为稻、黍、稷、麦、菽,而今天,中国粮
7、食产量的前三名已经变成稻谷、小麦和玉米但是无论如何变化,都无法动摇稻米在五谷中的首席地位地扪在侗语里的意思是泉水之源地处清水江源头的地扪村,一年中阴雨天居多吴顺玉正在自家的禾仓里取米在这个潮湿的环境里,禾仓对于稻米的储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木制吊脚瓦木结构的禾仓建在水上,可以防火、防鼠、防蚁虫,当地最古老的禾仓,已有300年历史吴顺玉家在禾仓里储藏的是没有脱壳的稻谷,这能长时间保持稻米新鲜的口感今天取的米要当做礼物,送到村头同族的一户人家在地扪,生产完的妇女为孩子过满月那天,婆家人会把结婚时置办的彩礼送到娘家
8、来,新家庭成立的仪式才算最后完成同族的女眷们也会挑篮提篓,她们还在新米上放上鸡蛋,表示对新生命诞生最诚心的祝福米粉是贵州黎平最重要的米制品,在当地集市上随处可见。这里的人最喜欢吃的是这种汤粉,细腻的米粉配以火辣的肉汤,一日三餐都可以作为主食把浸泡后的新鲜大米磨成米浆,是杨秀霞做米粉的第一步舀浆、上笼,米浆在沸水中用旺火蒸熟,晾凉,收存,这是典型的中国南方米粉作坊洁白如玉的米粉,留有余温,在雾气缭绕中散发着独特的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