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功兵9月第2周博文:陶行知读后感

廖功兵9月第2周博文:陶行知读后感

ID:43456017

大小:38.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2

廖功兵9月第2周博文:陶行知读后感_第1页
廖功兵9月第2周博文:陶行知读后感_第2页
廖功兵9月第2周博文:陶行知读后感_第3页
廖功兵9月第2周博文:陶行知读后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廖功兵9月第2周博文:陶行知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成为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廖功兵如果不是阅读这本书,我肯定不会知道,中国教育史上,获得过“万世师表”评价的教育家,居然有两个人,一个是众所周知的孔子,还有一个就是他,陶行知。读这本书之前,也大约知道他一点,《明朝那些事儿》里在介绍“心学”创始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时,提到他因为崇拜其学说,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陶行知”。那么,在中国近现代的那么多教育家中,如蔡元培、傅斯年、晏阳初等为什么没有得到“万世师表”这样的最高评价?为什么是他?在今天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成为陶行知?为什么是陶行知与母凭子贵类似,历史上,当老师的

2、出名,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学生出名。我们记住了孔子,因为他教出了著名的七十二贤人,颜回、子贡、子路等都是在学术、行政或者商业方面的大家,有这些弟子的现身说教,他老人家想不出名都难。我们记住了徐特立,是因为他教出了著名的学生毛泽东,毛爷爷一句“您以前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以后也是我的老师”,让天下人记住了他的名字。我们记住了叶准,是因为他教出了著名的徒弟李小龙,这才有一拍再拍的叶准电影,大有直追黄飞鸿之势。但,通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能够找到哪个他著名的学生吗?既没有著名的学生,也不是某某大家的学生,在近代众多的教育家中,被誉

3、为“万世师表”的,为什么恰恰是他,陶行知呢?在我有限的阅读和认知范围之内,我觉得以下几点是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其宏大志向。4在我读过的人物传记里,凡是对民族、对历史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的,无不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这类人从小就有改变民族、改变历史的志向,他们关心的都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小家小业小情小调他们是看不上眼的。鲁迅为了医治天下人的思想而著书立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既然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董必武称为“当今一圣人”、郭沫若评价为“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连泰戈尔也认为“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

4、,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他必然有其远大理想。1905年,他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这一年,他才14岁。想想我们这些70后80后出生的教育人,14岁时,我们想到的是什么?其它人想什么我不知道,反正我想的就是我前面的那个漂亮的女生,汗!原来人生的差距,就是从14岁拉开的。18岁,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中,他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报效祖国,"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我们18岁在想些什么?汗颜。1930年,39岁,他写下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座右

5、铭。我们现在的座右铭是什么?他还是一个敢于反抗的硬骨头,1946年7月李公朴和闻一多被国民党相继杀害后,听说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对象,他马上表示“我等着第三枪”,并给育才师生致信:“为民主死一个就要加紧感召一万个人来顶补”。这样的志向,这样的硬骨头,陶行知,就该是他出名。二是因为其教育思想。在《平民教育概论》中,陶行知系统地提出了其平民教育的思想,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他认为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主张“到民间去”。在《生活即教育》中,他提出了其第二个教育思想,即生活教育

6、的思想,“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同时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在《教学做合一》中,他提出了其第三个教育思想,即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他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4事怎样做

7、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这三个教育思想,可以算作今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理念的源头。三是因为其教育实践。理论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实践。陶行知的教育实践,让我钦佩:1926年,他在南京中央门外的晓庄创建了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在这所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学校,他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一起建茅屋。抗日战争期间,他又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这种中国近代教育

8、史上引人瞩目的创举,使他独特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誉满中外。四是因为其思想传播。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中,凡是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其思想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要么是有人帮他们写出来,要么是自己著书立说。后人根据耶稣的言行和故事,写出了《圣经》,让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