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39104
大小:238.12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0-02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考试(5月)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考试(5月)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某思想家:“……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年饱,凶年免于死亡。”下列主张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C.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D.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
2、侵上【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孟子的主张,分析选项内容可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孟子的思想主张,A选项符合题意;“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是墨家学派思想家墨子的思想主张,B选项不符合题意;“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道家学派思想家老子的思想主张,C选项不符合题意;“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是法家学派思想家韩非子的思想主张,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2.“汉初以皇帝为一极的中央政府辖中央政府京畿及重要地区共十五郡,其人力物力远远强于任何一个诸侯
3、国。郡国并存的严峻形势,也促使中央政府谨慎从事,采取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总方针,中央辖区内的经济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据此可知,郡国并行制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扩大了地方割据的力量C.推动了封国经济的发展D.适应了汉初统治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郡国并存的形势推动了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产生,促进了汉代经济恢复,适应汉初统治的需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郡国并行制扩大了地方割据的力量;C选项错误,材料并
4、未体现郡国并行制对封国经济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四委以令丞试工,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材料主要反映了A.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要考核指标B.工种技术的难易度影响工匠学制长短C.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的消费D.技术传承的开放性保证产品质量精美【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不同工种有不同的学习时间,而学习时间的长短受到工种技术难易程度的影响,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
5、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皇室和官府使用,并不投入市场;C选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皇室和官府使用,并非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教作者传家技”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师徒式、父子式、兄弟式的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并非是开放的。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宋朝高斯德有诗云:“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材料说明,宋朝A.蚕桑业被大商人所操纵B.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C.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D.丝织业不再由政府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
6、知,桑叶价格的剧增导致桑蚕养殖无法进行,出现“弃蚕满山谷”的局面,这说明宋朝蚕桑业受到市场价值规律的支配。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蚕桑业被大商人所操控,导致桑价上涨;C选项错误,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丝织业与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有学者认为,明中后期实际上形成了皇帝、内监、内阁的三角权力关系,皇权成为官僚利益的仲裁者这一角色,因此不再需要事必躬亲,甚至明中叶后在中央决策体系中皇帝已成为一种“垂拱而治”的模式,故此明代皇权“受制于臣下之多,
7、也是历代不多见的。”该学者认为明中后期A.皇权受到运行机制的制约B.实现了权力的分权与制衡C.政治的黑暗腐朽持续加强D.君主专制不断的得到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明中叶后在中央决策体系中皇帝已成为一种‘垂拱而治’的模式,故此明代皇权‘受制于臣下之多,也是历代不多见的。’”可知,该学者认为明代皇权受到了运行机制的极大限制,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明代皇权受到限制,并非是实现了权力的分权与制衡;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该学者认为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腐朽;D选项错误,该学者认为明代中后期君权受到
8、限制,不是专制加强。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陈寅恪曾说:“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旨在强调A.史料研究要考量作者政治目的B.不要轻易评论古人学说C.史料研究与研究者的角度有关D.要多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