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35431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01
《走访公鹅坳长官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访公鹅坳长官司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7日点击数:293【字体:小大】【收藏】【打印文章】接收回传 在偏远的龙塘坳,至今仍保留着700多年历史的长官司衙署。《石阡县志》和相关史料记载,长官司是一种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等封建社会时期设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地方自治的特殊统治机构。其长官世袭,直接受皇帝管制,在其辖区内享有特权。公鹅坳长官司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设置的副长官司,长官由童姓世袭。公鹅坳长官司是石阡县境内建制最早、废除最晚的一处。从元代建立一直到清康熙中晚期废除,至今已经有七百多年历史,
2、是石阡至今唯一幸存的长官司署旧址。纵观全国,与公鹅坳副长官司署同一时代建置,迄今衙署仍然存在的早已是凤毛麟角。公鹅坳长官司署位于石固乡一个名叫公鹅坳的小山村中,寨中住户基本都是童姓长官的后代。司署坐南朝北,砖砌的院墙中间开一外宽内窄的“八”字形龙门,由于年代久远,龙门的木架破败得倾斜了身子,上边的瓦片显得七零八落,下边的石阶被人们的双脚打磨得溜光,留下深深的凹痕,使人未进院门便已深深地感到了这片古宅的沧桑。进入龙门,迎面是一块长、宽各十多米的天井(院子),天井里长满了青苔和小草,一左一右各建一栋二层三间的回廊式厢房。厢
3、房的下部残破不堪,上部的走廊花栏、房间尚保存完好,至今仍有人居住。左边一栋现为村民童祖强、童祖华两户的住房,其下部曾是长官司时的钱粮房,用于装粮食和柴草。据说,长官司时当差人员的报酬是粮食和柴草,按月领取,称之为领“薪水”。右边一栋现为村民童祖宣的住房,其下部曾是长官司时的马厩。两厢房的上边为长官司时办事、当差人员的住房。天井往里是一面高约二米多、长约二十多米用石礅砌成的坎子,石坎子上边便是署厅。沿石坎正中一道长约三米、宽约一米五的石阶往上就到了署厅檐下的过道上。过道用石板铺成,长约二十多米。署厅为连五间木瓦房,右边三
4、间不知何时被拆毁,取而代之的是童祖宣家现在的新房,仅存左边童祖强、童祖华两家住着的两间。署厅与厢房连接,从过道可以直接走到左侧钱粮房的走廊上。在署厅与钱粮房连接的拐角处,至今仍还保存有一套大石磨。石磨直径约四十多公分,两扇石磨重叠放置在一呈勺形的石磨盘上。从署厅的石板过道向右,呈现在眼前的又是一个同样大小的庭院。庭院没有了院墙,只剩下一左一右两栋二层三间的回廊式厢房。左边一栋现为童宗洪家住房,右边一栋现为童宗鼎家住房。庭院前方的正房(长官司演武厅)没有了踪影,换成了童宗洪、童宗鼎两家装修一新的两栋木房,只剩下院中的天井
5、和古老的石水缸还在昭示着这栋古宅的变迁。从童宗洪、童宗鼎两家正房的房檐下往走,又是一个小院,让人顿生别有洞天的感觉。这是长官司署保存得最为完美的地方了。小院的石铺天井、正房、前边的石围墙仍还保持旧时风貌,围墙上插旗杆的石窠仍清晰可见。小院的主人童光福告诉我们,这个小院原是长官司时的眷属居住。从长官司署的整体布局来看,这个小院仍还颇能让人感受几分当时长官“金屋藏娇”的韵味呢!现公鹅坳童姓多为副长官的后代,他们告诉我们,公鹅坳长官司署未毁坏前,总占地约七千多平方米,有“八”字形龙门、砖砌围墙、石铺天井、钱粮房、回廊式厢房、
6、仓库、马厩、署厅、演武厅、眷属大院、牢房、校场、十二副石桅桩、石牌坊等,可惜演武厅、校场、牢房、石桅桩、石牌坊等在“文革”时期毁坏殆尽,再加上历年来人为的破坏,长官司署现仅存残破的院墙、“八”字形龙门、部分天井和署厅、眷属大院、钱粮房、马厩、回廊式厢房等总占地不足二千平方米的六栋房屋,及少许石桅桩、石牌坊遗迹。整个旧址虽然已经残破,给人以苍凉之感,身处其间,仍不难令人想象,土司制度下的长官司署当时的威严;仍不难想象当年如同一方诸侯,掌管着印江、江口、石阡部分地区的人们生杀大权的长官是何等的至高无上;也不难想象,当年这些
7、边远的地方是何等的野蛮。衙署的外边是一条古道。听当地人说,在石阡去铜仁的公路未通时,这条古道是石阡往来于江口、铜仁、印江的必经之路。长官司署正处在这条古时的交通要道上,地处三县交界地带,这或许就是古时候封建王朝将长官司设在这里了的真正原因吧。在距公鹅坳长官司衙署一公里左右,有一个隐藏于森山老林中名叫腊岩洞的山洞,洞口呈方形,高、宽各三十多米,洞内至今仍保存着两道古代防御工事。据当地人说,腊岩洞,洞中有洞,洞连洞,有钟乳石形成的石林、会发光的天星石、龙肠子等景观;里面有暗河,暗河里有鱼,胆大的人还到里面捉过鱼;洞深不可测
8、,曾经有人准备了几天的干粮和照明工具,打算进洞一探究竟,走了两三天,硬是没有走到尽头,结果只好原路返回,至今仍没有人知道这个洞到底有多深,究竟通向何方。我们在当地人带领下进入洞中一探究竟。往前,首先经过的是一道横亘在路上,长满刺蓬和野草的土石夯筑的古代防御工事。或许是年代久远和人为破坏之故,这道土石夯筑的古代防御工事已经变得面目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