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27728
大小:345.9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30
《2018年度高考-作文资料素材整编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回顾之2017题型简析:《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简析》作者:孙继良,成都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总的来说,今年的高考语文全国Ⅲ卷稳中有变,更加突出语文姓“语”的特点。试题比较平和,整体难度不大。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变化稍大,题型比去年、前年有所不同,体现了语文高考"试验田"的性质。全卷客观题题干设置有变化,每一类选择题都是选正选非交替出现,考查考生是否细心。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试题和前几年比相对稳定,内容深浅程度和以前基本一致,试题也比较规范,跟高考«考试说明»基本一致。一、现代文阅
2、读部分:选材突出了对人文情怀和文化气息的考查,要求同学们关注百姓生活、关注文化生活,不是仅凭套路就可轻易得分的,体现了真阅读和深阅读的元素,对学生们以后阅读方向有提示和引导作用。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强化了对论证方法的分析,第2题在审题上需要同学们更细心,考查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提醒孩子们认真审题,从论证角度加以判断,不像平常的题的对内容手法分析都涉及的考查。三、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有关博物馆的材料,紧扣文化,贴近生活。其中第二则材料插入了柱状图表,融入了以前的语言文字运用类题有关材料,
3、在阅读范围阅读能力方面有所拓展,考题还比较规范,整体上难易程度比较平和。四、语言文字运用部分:17题成语的使用和18题语病的考察与前两年的考题基本一致,而且难度不算大有,成语多选取常用的,语病也不偏不怪,但审题要仔细,17题是选择"全都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得留心。 五、语言文字运用第19题及第21题是今年试卷“变”化较大的题型。第19题侧重考查日常生活用语的"得体",侧重于语文口语交际的考查。第21题,修改原文表述存在的两处问题,内容来自生活,着重于考查语言的"准确",体现了语言运用要注重内在的逻辑严密性。*-《2017
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作文简析》作者:孙继良,成都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作文题目令人稍感意外,但是没有审题难度,是材料与命题相结合的高考作文,人人都有话说,因为不易猜到材料更不易打中原题,也较好规避了高考作文的套作。由于同学们认识问题的深浅程度不同,思维的开阔程度有异,这个题目又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以“我看高考”、“我的高考”为副标题,那么正标题要从材料中挖掘出一个点来切入来确定主题,切忌面面俱到地去谈高考,避免作文的空和散。两个副题表明本次作文还带有隐含性任
5、务驱动,任务主要限定在高考之中,而不能脱离高考来谈。以"我的高考"为副题,题目更多的是引导孩子们回忆学习生活思考规划人生,既可以写人叙事,也可即事明理,还可发感议论,文体选择较自由。在写作上,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构思立意:一、回忆冲刺高考的酸甜苦辣,品味奋斗人生内涵。二、分析高考与人生、高考与未来的关系突出翻越"坎儿"的价值;三、结合个人高考梦想与家庭梦想的关系,谈情感体验生活感悟;四、结合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谈人生规划;五、从我的高考切入,到人生各种考试,谈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升华;六、挖掘高考背后的因素,谈意志品质. 精神
6、修养,突出做人的内涵。以"我看高考"为副题的话,主要让同学们站在人生的毕业季、成人的角度来正视、看待考试。任务驱动性更加明确,只能围绕高考来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文体以议论为主。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谈:一、高考的公平公正与学生成人成才的关系;二、高考与人才选拔、高考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三、高考牵动社会的敏感神经,高考与人们幸福的关系;四、高考的众口难调及高考的改革之艰;五、用辩证眼光看待高考的利弊,言之有理,不可走极端。这个题目,主要是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对考试生活的情感体验,谈谈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重大考试的看法,引发孩子在冲刺高考这
7、条路上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2018高考作文大串讲2018成都一诊作文分析:2018年成都一诊语文试卷,作文题目是关于扶贫的话题。这是一道政治意味非常浓厚的作文题目,虽然对于考生来讲,可以引申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写。比如,由物质贫穷引申到精神贫穷,从内心世界的精神财富这个角度选题;比如,人应该均衡发展,不能只顾着追名逐利,而失去健康,疏忽家庭等等。出题人选择了这样紧扣十九大的一个作文题,显示了他们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对2018高考作文方向的一个推测方向。A.材料解析我们首先通读材料,5个小点都紧扣一个主题:扶贫。这5个小
8、点的内容在逻辑上是递进关系。1.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人穷志短”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处境不好,自然也就没有志气了。说的是物质是精神层面的基础和支撑。这里还隐含了一层意思,贫穷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从古至今是一直存在的。*-1.要引导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这里讲的是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