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管理论文-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管理理论架构的理论和实践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等教育管理论文-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管理理论架构的理论和实践思考 摘要: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主要由以科学主义为导向、以“效率”为核心的“科学管理理论”,以人本主义为导向、以“民主”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学说”和以伦理主义为导向、以“道德”为核心的“伦理管理理论”三个基本管理理论来共同构成,是这三个基本理论的混合物。“效率”、“民主”、“道德”“三点”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的稳定面。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理论;架构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曾经指出,对“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离开了大学校长们丰富的、具体的办学经验,只是从一般管理原则推论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或从一时的得失论述管理
2、的成败,就很难写出内容丰富、科学性强的专著。”[1]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概括和提炼,也必须从中西近代教育管理管理理论构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出发,才能得出比较科学、客观的结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主要由以科学主义为导向、以“效率”为核心的“科学管理理论”;以人本主义为导向、以“民主”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学说”和以伦理主义为导向、以“道德”为核心的“伦理管理理论”三个基本管理理论来共同构成。“效率”、“民主”、“道德”、“三点”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的稳定面。 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管理理论构成的理论基础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实现了中西高等教
3、育管理理论的融合和互补,从而提升了各类大学的管理水平,并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形成中国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效率”、“民主”、“道德”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本质特征的反映。“效率”、“民主”代表了那一时期西方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核心价值观,而“道德”则反映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管理文化价值取向。 1.“效率”和“民主”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条件。北大历史系教授何兆武认为,“近代化主要有两点。一个是科学,科学造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就是近代科学的应用;另一个是民主,民主制规定人人平等,人人享有一系列的民主权利——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4、等等。”科学和民主是近代化的条件。高等教育要实现近代化,就要学习西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实质,即科学和民主的管理思想,以提高办学水平和层次,实现普及化教育。科学和民主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有其深刻的内涵,但它同时也是当时倡导要建立的新教育的中心内容,反映在高等教育管理当中就是如何地体现“效率”和“民主”的问题。 根据西方高等教育办学实践,并随着对高等教育本质认识的逐步加深,在20世纪初期,对应于中国的民国初期(1911—1937年),分别提出了以泰勒的科学主义为导向、以“效率”为核心的“科学管理理论”和以梅奥的人本主义为导向、以“民主”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学说”两个主要的教育管理
5、理论。西方学校的一切教育管理活动都是围绕这两大理论展开。两大理论分别在不同的时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解决了当时西方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科学或理性的标准;而“人际关系学说”则重视组织中个人的需要和作用。它们之间是相互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越发展,越需要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反之亦然。”[2]这两个理论在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有时间先后之分,但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则以“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名义被同时介绍中国大地来,掀起了一层新教育的狂澜,“这种教育的具体内容是重视科学、崇尚自然、注重启发、发展个性,其核心是发展人格教育。”[3]在高等
6、教育管理过程中则要体现效率和民主的双重标准。 2.“道德”是办中国“底”大学(auniversityofChina)的根本保证。中国的管理思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标准取向,并以儒家的管理思想为代表,表现为以人为本、以德服人、中庸,是一种以“道德”为核心的伦理管理思想。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将之演绎为:“人伦关系和人伦价值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起点,精神境界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支柱,人道主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整体观念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归宿,修养践履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根本要求,而推己及人则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惟一重要方法。”[4] 至于“道
7、德”在中国传统大学中的表现,吴立保博士认为就是“德治”的思想,最终达到《大学》里提出的“明明德”、“亲民”和“至善”的办学目标:“通过大学教育发扬人性中本来的善,培养健全的人格,达到修己立人、重视民众、爱护民众、改良社会风气的目的,以便使整个社会达到‘至善’的境界。”“道德”在中国传统大学的管理中更是体现一种“德治”,这里也借用梅贻琦校长的话来说明之,他说“今日之大学教育,骤视之,若与明明德、新民之义不甚相干,然若加深察,则可知今日大学教育之种种措施,始终未能超越此二义之范围。”要坚持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