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25288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2
《高中语文《说“木叶”》同步练习6 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木叶课后巩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征戍(shù)橘颂(jú)招徕(lái)萧萧落木(sù)B.涔阳(cén)无妨(fǎnɡ)陇首(lǒnɡ)得鱼忘筌(quán)C.寒砧(zhēn)桅杆(wéi)漂泊(pō)秋风袅袅(niǎo)D.疏朗(shū)窸窣(xī)迢远(tiáo)灼灼其华(zhuó)解析:A项中“萧”读“xiāo”;B项中“妨”读“fánɡ”;C项中“泊”读“bó”。答案:D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洗练钟爱必需相去无几B.留传疏朗精采得意忘形C.岑阳概念究竞翩翩起舞D.干躁察觉捣衣一言难尽解析:B项“精采—精彩”;C项“
2、岑阳—涔阳”,“究竞—究竟”;D项“干躁—干燥”。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____。(2)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_______的形象。(3)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A.启示钟爱奥秘B.启发钟爱奥妙C.启发喜爱奥秘D.启示喜爱奥妙解析:“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钟爱”比“喜爱”程度更深。“奥秘”,奥
3、妙神秘;“奥妙”,(道理、内容)深奥微妙。答案:B4.给下面的一段话补出漏掉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①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②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③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④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处为问句,②句不是疑问语气,不能用问号;③处不是并列,不能用顿号,④处应用句号。答案:A5用心爱心专心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
4、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B.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C.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D.“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解析:B项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指外表华美,里头一团糟,而句中说“言之有物”,所以无所谓“败絮其中”。答案:B6.填在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________
5、____“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__________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_____________“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A.如果那么就而B.尽管而却于是C.不但而且都因此D.尽管但是都因此解析:本题考查各句子间的关系。答案:B剖析精彩文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
6、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
7、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