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21799
大小:20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01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水平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I:每小题l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下面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3.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有所成就,需要哲学思维。这说明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发展联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
2、化的世界观C.哲学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学习与计划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A.可知论B.不可知论C.主观主义D.唯心主义7.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
3、基准利率。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正确到正确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运动变化的D.世界的统一性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坚持了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统一。辩证法和唯物论统一的基础是A.物质B.实践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社会存在10.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我国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
4、出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上述观点A.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否认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11.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错误的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8C.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D.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12.“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运动是无条件的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3.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
5、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事物是静止的14.“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得出的结论。这表明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B.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C.认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15.人们在生活巾,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D.意
6、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16.“不折腾”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引用的一句北方方言,其要求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维护安定团结、共谋发展的大好局面。这种要求体现了A.意识活动的社会历史性B.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C.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D.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17.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意识
7、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18.《论语.子路》里有一句著名的成语:欲速则不达。当时孔子弟子子夏做了莒父这地方的县长,向老师问政治。孔子给他指点迷津,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率不成同。…‘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19.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8、这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历史性B.社会性C.物质性D.能动性20.“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2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