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专题复习纲要 专题11 生物与环境

高三生物 专题复习纲要 专题11 生物与环境

ID:43420638

大小:24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03

高三生物 专题复习纲要 专题11 生物与环境_第1页
高三生物 专题复习纲要 专题11 生物与环境_第2页
高三生物 专题复习纲要 专题11 生物与环境_第3页
高三生物 专题复习纲要 专题11 生物与环境_第4页
高三生物 专题复习纲要 专题11 生物与环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专题复习纲要 专题11 生物与环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纲要】专题11 生物与环境一、主干核心知识精要点拨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分析(1)温度——在不同海拔高度影响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①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增加100m,温度下降0.5~1℃,所以高山植物的垂直分布特点:森林→灌木林→高山草甸→雪线。类似于从南到北不同纬度上的植被分布,如北方有苹果、桃、梨,而南方有柑桔等。②水分充沛地区,如我国沿海岸线由南到北,植物群落的分布特点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2)水——在同一纬度上影响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在亚洲大陆的中高纬度地区,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递减,所以在我国

2、的北纬35°~45°之间的自然地带,从东到西的植物群落分布特点是:森林→草原→荒漠→沙漠。(3)阳光——不同经度、不同纬度植物垂直分布的主导因素。②光质(即光的波长)——主要影响水生植物的垂直分布。一般情况下,大气中的可见光质是比较均匀的,对陆生植物的分布几乎无影响,但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就不同了,特别是海洋生态系统,藻类植物由上到下的分布为:绿藻→褐藻→红藻。这不仅与光强有关,更与不同波长的光在海水中的透射程度有关。右图上部为红藻(a)和绿藻(b)在不同光谱中的相对光合作用率,下部为不同水深光能的变化。据右图分析可得:a.红光波长较长,能量较低,在海水中的透射率较低

3、,蓝紫光大部分被海水反射掉,所以海面看上去是蓝色的。b.海水中透射率最高的是绿光。c.表层海水中红光、蓝紫光较多,且绿藻此时的光合作用率高(因叶绿素a、b主要吸收这些光),则绿藻适于生长在上层。d.海水稍深处,红光和蓝紫光很少,已不适于绿藻生活,但却适于褐藻的生长。因褐藻细胞中除含有叶绿素a外还有叶绿素c,在红光、蓝紫光区域的吸收峰比较宽,更重要的还具有吸收绿光、青光的藻红素、藻蓝素等色素。e.海水深处主要有绿光等,且红藻此时光合作用率高(因红藻主要吸收这些光),则红藻适于生长在深水层。长日照植物:需要长于某一临界日长的日照时间才能开花的植物日中性植物:植物的开花

4、结果与日照时间的长短没有明显的关系短日照植物:需要短于某一临界日长的日照才能开花的植物a.春天开花的植物一般需长日照条件,秋天开花的则需短日照条件。b.在低纬度地区只具备短日条件,如在南北回归线间,一般只分布有短日照植物。c.在中纬度地区春天具备长日照条件,秋天具备短日照条件,所以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均有分布。d.在高纬度地区长日照条件和短日照条件均具备,但在短日照条件下,温度极低不适于植物生长,所以无短日照植物分布。另外,动物的分布往往因植物而定(因营养关系)。2.种群密度的变化预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下图:归纳如下:(1)出生率和死

5、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2)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②相同的年龄组成情况下,如假设增长型的性别比例为预测一个国家的人口变化情况也基本如此。3.食物链、食物网及注意点(1)三种食物链捕食链:生物之间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例如:草→鼠→蛇→猫头鹰。高中生物通常意义上的食物链就是捕食链。寄生链:生物间因寄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例如:鸟类→跳蚤→细菌→噬菌体。腐生链:某些生物

6、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例如:植物残枝败叶→真菌→氧化细菌。(2)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举例如下):特别注意:①食物链(捕食链)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从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数起的,即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是从第二营养级(即植食性动物)开始的。③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条数,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一直到具有食物关系的最高营养级为止,中间不能断开。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1)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理解: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②所指的物质主要是指组成生

7、物体的基本元素,而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具体形态的物质。③所指的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其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的流动。(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①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以后开始的。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②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变化情况是:太阳光能→生物体中的化学能→热能。因此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③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全部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的总量。④每个营养级

8、的能量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