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10791
大小:431.01 KB
页数:88页
时间:2019-09-30
《公共教育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通论教案(二)第一页第二页第一章教育学概述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此相应,教育经验和理论知识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不断发展。教育科学也就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及其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一般意义上讲,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教育现象的学科领域。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表现和表面特征。教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教育实践的产物
2、,但教育现象只有被人们关注、讨论、评说,被看作是“教育问题''时,才构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教育问题的分析,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具体来说主要是揭示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即教育与社会的规律、教育与人的规律,而教育的特殊问题和特殊规律则由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来研究。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探求教育规律,离不开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但却不能只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表面描述,而要对多种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把感性经
3、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系统的理论,进而指导人们的教育实践。也就是说,教育规律和反映教育规律要求的教育理论,不是教育经验的汇编,而是对教育经验进行加工、制作和改造的结晶。当然,教育的实践经验乃是发展教育学的源泉。离开了教育实践活动、实际的教育经验,教育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学要阐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但不能用教育方针政策取代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不同于教育方针和政策。仅仅注视教育方针政策的教育学,不是科学的教育学。教育学的任务旨在通过揭示教育规律,为制定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二、
4、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学习的这门教育学,主要是以学校教育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专门的学校教育大致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才出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有了剩余产品,可以供养一部分人不用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文化事务;而国家和阶级的出现,也急需一大批社会公务人员和官吏;特别是知识的积累和文字的出现,为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内容和手段,于是,学校教育应运而生。然而,当人们把分散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形式转变为在学校集中进行的教育形式以后,怎样才能有效地对下一代施加影响?教给下一代什么知识?怎样教?
5、培养下一代什么能力?怎样培养?很多具体的教育问题就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对此必须尽快加以探讨和有效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萌芽状态的教育学便诞生了。教育学由萌芽形态阶段走向成熟独立形态阶段,不是教育学者的凭空构建,而是由于教育实践的发展以及唯物主义哲学和其他各门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教育这种现象能够具有较为高度抽象和更合乎规律的认识,教育学才逐步地从现象的描述走向理论的论证,从比喻、类比走向科学的说明。教育学从独立形态阶段走向科学化阶段,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不仅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
6、且也对教育学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说明,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的基础。一般而言,教育学发展阶段的划分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教育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哲学思辨阶段、科学实证阶段、规范综合阶段、科学人文阶段;根据教育学的发展水平,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多元化发展阶段和科学体系建立阶段。下面,我们将根据第二种划分方法予以具体介绍。(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持续时间很长,西方国家是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直到资产阶级革命前夜,
7、约2000年。我国则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公元19世纪清朝末年,约250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学以经验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与哲学、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尚未分离为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孔子、孟子、韩愈、朱熹等,古希腊、古罗马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教育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开中国“私学”之先河,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实行“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他从教40余年,继承和
8、整理我国古代的文化,编辑《诗》、《书》、"L》、《乐》、《易》、《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文化;从教40余年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的思想和原则,强调“学思行结合”的教学理论;他首创启发性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他实行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