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的国度走来

从文学的国度走来

ID:43409529

大小:31.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30

从文学的国度走来_第1页
从文学的国度走来_第2页
从文学的国度走来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文学的国度走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雁江区中小学德育论文评选参赛作品语文,从文学的国度走来——如何增强语文的文学育人功能(资阳实验外国语学校孔世权)语文,通常指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总称,而文学性,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但是长期以来,语文界对于语文教学究竟要教一些什么,语文教学的根本使命究竟是什么还争论不休。身为语文教学一线的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履行其文学育人的功能,增强受教者的文化素养,提高其对生命的关照意识和人文情感,从而真正实现提高我们人生品位的终极目的。而文学是什么呢?它正如划过长空的一颗星斗,照亮的不仅是跋涉者前进的方向,更照彻了黑夜中迷茫者的心灵;亦如空寂

2、的山谷婉转的一声莺啼,给人的不仅是清灵的视听娱悦,更营造一份旅途中劳顿的慰藉。文学,永远是人类灵魂的栖息地,是人精神的祭坛。它就象永远流在我们心灵的一泓清泉,澄澈着我们蒙尘的心,使之历久弥新,经久不涸。因此,用文学性来灌溉语文教学的园地,充分显现其文学性育人的功能,已经显得刻不容缓。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思想意识多元化的时代,语文教育更要自觉履行其文学性育人的功能,这不仅是新时期语文教学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任。缺乏文学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就好比荒草丛生的田野没有了鲜花的点缀,荒凉而无生机;浩瀚无垠的大漠缺少甘泉的浸冽,枯寂而乏灵气。

3、语文本来是最能吸引学生的一门学科,最能给人美的享受、情的感染、意的激发。但作为语文教师,有时却不得不直面这样的现实,语文在中学生心目中日渐冷落。他们常常醉心于时尚的英语,灵活的数学……语文有时甚至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但如果一味地从学生或社会影响去找原因,这显然是不全面和客观的,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优劣,也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方家多有成见,我不想赘述。我只想说,让我们全体语文教育工作者都积极的行动起来,将文学性引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增强语文教学文学育人的功能,使语文学习“风情万种”,情识并茂,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悲壮”而

4、又责无旁贷的使命。中学生时期,正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正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育人重责的重要时期。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语文教师却用条分缕析的讲解来取代文学对人的教育功能。众多的“模式教学”使语文教学的形式归于单一,教学过程缺少对文学性的涵咏、体悟,更遑论接受美的熏陶和滋养了。而语文教学一旦失去了丰厚的文学底蕴,必将使受教育者——学生缺少对文学性的感受、品味和体悟,从而减少或者完全丧失文学育人的功能。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增强文学育人的教育功能方面,谈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做起。一、文学圣火,燎原生命——培养教师的激情语文教学有别于

5、理论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其生动性、形象性,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形象思维高于理论思维的特点。教师只有情动于衷,才能传情于外,以情激情,感染学生。看春花秋月,喜意孕怀;观惊涛骇浪,壮怀激烈;听高山流水,叹知音难觅;歌大江东去,抒壮志情怀……教师的激情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很难想象一个视教书为“副业”的人,对教书育人会充满激情,对语文教学会品味诗情画意,对学生会施以温情关爱。有的教师执教《荷塘月色》,先讲背景,再寻找线索,后分析荷塘与月色的写作特点,平铺直叙的讲解,条分缕析的论证,全则全矣,但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朦胧美与作者淡淡的忧愁交织的

6、诗情画意则无影无踪。这样的一堂课,除了给学生留下只鳞片爪的印象和枯燥的概念术语,还会有什么?这样的讲授,岂非将作品的文学性抛诸九霄之外?3其实,语文教材中许多经典的例文给教师文本教学的再创造活动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足以让我们激情奔放,游目骋怀。如《水调歌头.大江东去》的壮美与豪放,《雨霖零》的婉约与柔情,《声声慢》的寻觅冷清与凄戚,《背影》的绵长回忆与感激,《故都的秋》的俊冷与痴恋等等,都值得语文教师以激情去挖掘,去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这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有了激情,课

7、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教学活动也就有了坚实的文学基础。星星之火,竟成燎原之势。有了对文学的激情,必将使生命之炬高擎不灭!二、海纳百川,含英咀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文本,大多是人类文化的精神凝聚,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博大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学活动就是借用这些文本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品味、感悟和运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涵养他们的情操。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趣味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学生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这是任何行政手段、政治教化所难以匹敌的。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

8、,这与他们广泛的涉猎人类精神文化产品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有密切的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