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379381
大小:36.2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01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绩效的理性思考PostBy:2010-7-58:58:28[只看该作者]农村经济是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耍组成部分,其发展具冇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人成就,但同时也而临着严峻的挑战。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农村经济的口身特点、国家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农村经济制度是选择计划经济体制还是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在相当程度上是和屮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的。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资本原始积累(农民是提供这种积累的主体)不仅存在于计划经济时代,而月•还将存在于计
2、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全过程。1何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又是资木原始积累和计划经济体制赖以运行的基础。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既取决于改革的力度,乂取决于发展的程度,而11改革的力度乂不能超越于发展的程度。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60年來,中国农村先后实行两种不同的体制:前30年基本上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30年则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基木上建立起来,但还很不完善。在过去的60年,中国农村为什么耍先后实行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这两种经济体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解决“三农
3、”问题带來什么效应?为什么计划经济体制无望解决“三农”问题,市场取向改革至今也没有能够解决好“三农”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作深入的研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互依存的小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很人程度上受制于当时中国政府所选择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农业提出的要求是:在使用价值形态上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所必须的农产品;在价值形态上为国家丁业化提供最低限度的启动资木。在中国丁业化过程中,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从农村流向城市,是一种必然趋势,而在其进程中则是采取强行压低农产品价格,以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4、的方式,來实现资金转移的。以强制压低农产品购销价格为特征的农产品统购统销,是违背等价交换原则的,为了推而行之,势必辅之一整套强制性措施。农村人民公社体制通过农村微观经济主体再造,为强制性农产品统购提供组织制度保证。以强化国家行政干预为特征的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在国家与农民之间形成利益缓冲体,它既能在国家与农民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起着缓冲的作用,又便丁•政府贯彻自己的意图,落实农产品生产与收购的指令性计划。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就其实质而言,是国家控制农村经济权利的一种形式。这集中表现在国家通过指令性的生产计划、农产品统购统销、限制农产詁自出贸易、关闭农村要索市
5、场以及隔绝城乡人口流动,使国家实际上成为农村人民公社生产要索(土地、劳动力、资木等)的第一决策考、支配者和受益考。农村人民公社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始终处在国家的严格控制Z下,对其控制的后果负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屮国农村经济制度,在发挥为赶超型丁业化战略提供资木原始积累、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的正面效应的同时,也潜伏着一定的负而效应。这集中表现在导致农业部门收入的过度流失和农业资金被过量提取,既不利于实现农业扩大再生产,也不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至197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74元,三分之一的生产队人均纯收入在50元以下,连温饱问题都没有
6、得到解决。当时平均每个生产队的积累还不到1万元,有的地方甚至连简单再生产都不能维持。农业投资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状态,必然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相当缓慢,并经常出现人幅度波动。由于较长时期从农业部门抽走的资金过多,而人量剩余劳动力却滞留在农村,使得农业生产手段长期落后,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城乡关系和丁农关系很不协调,"三农”问题越來越突出。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虽然工农业产值的比重已由建国初期的3:7转变至1978年的7:3,但并没有改变国内人口在城乡Z间的分布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也就是说,并没有改变国民经济的二元结构。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口下而上的改革。从长
7、远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会给农民群众带来物质利益,同时也会给城市职工带来物质利益。但就经济体制改革的某一个阶段而言,情况则不完全是这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率先从农村突破,并迅速打开局囱,是不能单纯从政府的意愿和行为來解释的,它同广大农民群众表现出来的自发的改革积极性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往往具有超前的性质,即农民群众H发构造的制度安排,在某个时期内是超过政府设置的制度供给范殉的。屮国政府对包产到户的政策,从“不许搞”到“多数地方不要搞”再到“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的新发展”,就是这一项人政策从酝酿到提出再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