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365237
大小:6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1
《九年级语文《李广》人教四年制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语文《李广》人教四年制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李广》二.本周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以及李广的有关情况。2.识记生字词,熟练地朗读课文。3.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4.体会李广的思想性格,领会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自主疏通文意,全面、准确、充分地感知课文,并据此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2.通过对材料详略安排的分析体会作者对李广寄予的思想感情,同时,领会作为史料本文的写作特点。四.知识分析《李广》(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司马迁,字子长。20岁
2、后,多次漫游各地,考察风俗民情。后来,他接替父亲担任太史令,博览古籍,开始正式写作《史记》。公元前99年,因为李陵事件的影响受了腐刑,他认为这是他的奇耻大辱,于是发愤著述,终于在公元前92年,完成了《史记》。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个部分,共52万余字,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本文虽然属于节选部分,但层次结构依然很清楚。全文共7个自然段,层次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介绍李广善射和爱护士卒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
3、):记叙李广一生中的三次战斗生活。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记叙了三次与匈奴交战中李广的英勇形象。(三)这三次战斗的写作,有详有略,试判断三次战斗记叙的详略。明确:第一次战斗写得非常简略,第二次写得较为详细,而第三次战斗过程则写得相当详细。详略安排得当。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的详略的理由:关于详略安排:定襄一役,广为后将军,未直接对敌作战,无功亦无过,故仅以寥寥数语带过。右北平一役,广力战十倍之敌,以大智大勇保住了自己的部分兵员,故稍详。最后一役,广始为前将军,临敌却被并入右将军军,后以失道获罪,被逼对簿,广愤而自杀,这是
4、人物悲剧的顶点,写得最为详细。作者写这三次战斗的目的所在。写这三次战斗都是为了表现李广,但表现的角度不同。其中第二次战斗的描写塑造了李广的形象,在战斗中表现出李广的飒爽英姿;第三次战斗则是和李广之死联系在一起的。用心爱心专心(四)李广形象分析。李广对部下关怀备至,平易近人,对敌人沉着机智、勇猛善战,对上司刚直不阿。本文先写匈奴人对他的敬畏。李广居右北平时,他的对手匈奴人称他为“飞将军”,几年当中都不敢前来侵犯。这说明他的行动极其神速,能够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人近前,犹如从空而降,使敌人闻风丧胆。这是从侧面表现他的神威
5、。接着又提到射“虎”一事,他以石为虎,中石而没镞,这表现他武艺高强,不仅射技精确,且有神力。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正因为有如此武艺,在战场上他表现得从容沉着,“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武艺高强而又胆略过人,这是李广作为一位军事将领最可贵的品质。 李广的这种品质在右北平一役中尤其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叹为观止。在远离大本营又无援军的情况下,匈奴左贤王以十倍兵力包围了他,可他毫不惊慌。为了稳定军心,他当机立断,派儿子李敢去敌阵进行“武力侦察”,而李敢也大有乃父之风,“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
6、出其左右而还”,用事实说明了敌军不难对付。但敌方依仗人多势众依旧攻得很急,而汉兵死者过半,箭也即将用尽;这时李广又想出了新的办法,他命令战士们“持满毋发”,由自己动手,射杀对方的副将,终于挫损了对方的气焰。这样经过一昼夜的力战,次日援军赶到,匈奴不得不撤围而去。 作为一位军事将领,李广还有与士卒同甘苦的精神。他得到了朝廷的赏赐,就把它分给部下;行军途中饮水吃饭都很困难,“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李广如此关爱士卒,士卒也衷心爱戴他,真可谓情同一体。从李广自杀消息传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一事就
7、可以看出这一点来。【例题及分析】1.①一夜北风寒②疑是玉龙斗③长空雪乱飘④万里彤云夺取⑤纷纷鳞甲飞 ⑥仰面观太虚⑦改尽江山旧⑧骑驴过小桥⑨顷刻遍宇宙⑩独叹梅花瘦(1)上面10句是出自《三顾茅庐》中的一首诗,其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A.①⑦⑥④③⑨⑤②⑧⑩ B.①④③⑦⑤⑨⑥②⑧⑩C.①⑦③⑨⑥②⑤④⑧⑩ D.①④③⑦⑥②⑤⑨⑧⑩(2)对这首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骑驴过小桥的人是位雪天匆忙走路的人。雪再大,冒雪也得走。B.彤tóng,彤云,指密布的阴云;顷,qǐng顷刻,指极短的时间;太虚,指
8、大自然。C.“独吧、叹梅花瘦”,“瘦”的意思是单薄,也有寒冷的意思。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梅花凌寒开放,显得有些单薄寒冷。D.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忆江南》,陶渊明的《饮酒》分别代表的诗体中,这首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同。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万森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虫,禽窥素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