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

ID:43365180

大小: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30

九年级语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语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人教四年制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二.本周教学目标:1.认识这篇小说的结构2.理解这篇小说的内容。3.俞伯牙对待钟子期态度逐渐转变的内容上,要从知己难遇、知音难求的角度来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结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作为创作的动因,对小说中所表现的封建士大夫的交友观念也要有所认识。四.知识分析:1.冯梦龙及其作品冯梦龙(1574~1646),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

2、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冯梦龙生平酷爱李卓吾文学主张,奉为蓍蔡,深受其影响。他明确地指出:“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情史》卷一《总评》)凡事从道理上去做的必勉强,只有出自至情者才真切。于是公开主张“乡国天下,蔼然以情相与”(《情史序》),反对用存天理、去人欲的理学传统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上,冯梦龙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学:一种是出自田夫野竖之口的真文学,一种是荐绅学士乐道的假文学。只有自然地发于衷情的文学,才算真文学,才能表达人的性情。《诗经》是善达性情者,而自六朝以来,诗被用以“见才”“取士”和“讲学”,便流于陈腐,

3、不能再很好地表达人的性情了,于是演变为词,词增损为曲、套数,曲浸淫而为杂剧、传奇戏曲。文学的发展,文体的变化,“固亦性情之所必至也”(《步雪新声序》)。如曲不足以表达人的性情时,也“势必再变而是《粉红莲》《打枣干》矣”(《太霞新奏序》)。在冯梦龙看来,文学应该发于人的衷情,表达人的性情,而人的性情,最为活跃,是推动文学发展变化的力量,某种文学一旦成了说教工具,它就会僵化,而被另一种足以表达性情的文学所取代。这种崇尚自然,提倡表达人的性情的文学思想,打破了以封建道统为衡量品评文学的原则,对御用、消遣和帮闲文学,无疑是一种批判和否定。至于认为文学有真假两种,提倡真文学,反对假文学

4、,认为文学更迭过程就是田夫野竖不断创新、新兴的活文学取代陈腐的死文学的过程,更是发前人之所未发的卓见。冯梦龙就是在这种进步的文学思想指导下从事各项文学活动的。在通俗小说方面,冯梦龙也是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古今小说序》)这说明冯梦龙已意识到通俗文学在广大没有文化的市民和农民中间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艺术

5、影响,他提倡通俗文学,就是为使小说从单纯地供少数“文心”者思辨、阅读和消闲中解脱出来,而去适应广大“里耳”用心爱心专心者的审美趣味。冯梦龙收藏了很多古今通俗小说。在天启年间,择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百二十篇,分三次刊行。此即为人们所共知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有宋元旧篇,也有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但已难以一一分辨清楚。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都程度不等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

6、少作品描写了市井之民的生活。在艺术表现方面,“三言”中的那些优秀作品,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正如《今古奇观序》中所称:“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可谓钦异拔新,洞心骇目。”这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三言”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它的刊行,不仅使许多宋元旧篇免于湮没,而且推动了短篇白话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影响深远。2.话本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话本起源于唐代人的“说话”,也称作“话”。话本本来是说话人演讲故事的底本,往往只是略具梗概的提要,编印成书,就成为一种通俗读物,形成一种特殊的体裁和风格,代表中

7、国白话小说的一个发展阶段。明清人摹仿话本体裁而写作的短篇白话小说,近人称为“拟话本”;讲史类的作品则称为“演义”。3.掌握生字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桑梓()兰桡()徵()忖度()(2)解释下列词语。修聘赍志嗔怪酬酢桑梓恣情僭谈忖度汤汤爽信4.主题思想:这个故事有它传奇的一面,通过情节的巧合来突出人物的行动和情感,表现了对友情的一种美好而高尚的理解和追求。全篇弥漫着文人士子的高雅情调,又不乏重义轻利的传统美德,是对“欲觅知音难上难”的现世生活的感叹,也是对“势力交怀势力心”的社会风气的批判,传达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