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范围不全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范围不全

ID:43356435

大小:28.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30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范围不全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范围不全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范围不全_第3页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范围不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范围1、在西方,夸美纽斯最早使用“课程”一词。1657年,他为泛智学校设计了三类课程,期望在泛智学校,学生“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学科。”课件夸美纽斯是把课程理解为一切学科,这是从教学活动的角度理解课程的。2、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的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多次使用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该词源于拉丁语“currere”。”“rurrere”是动词,意为跑;“curriculum”是名词。原意为”跑到“。根据这个词源,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

2、”。3、课程: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4、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与教育是一致的,意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狭义的教学则指学校教学,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是从教育概念中分化出来的。具体而言,狭义的教学就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5、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包含关系、相互独立关系、交叉关系、循环关系、6、杜威的课程理论:A、提出了课程与学习者的关系问题。B、提出了以经验为本质的课程观。C、提出了实施课程的新的方式。由于时代和科

3、学的局限,杜威的许多思想和观点在今天看来是有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杜威在上述几个方面的贡献是划时代的,对课程本身都是有根本性意义的。课程研究的专门化学科时期7、虽然课程的发展与研究有一个丰富而漫长的过去,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从教育学中相对独立的分离出来,却是20世纪初的事情。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被认为是第一本专门讨论课程的著作,也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之后,随着专注于课程问题研究的课程论专家的出现及课程研究专著的相继出版,各科课程研究方式方法及理念的改变,使课程研究渐趋科学化和专门化。课程论在20世纪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不

4、是偶然的。一方面,课程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已经具备了建立自己体系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美国20年代以科学和效率为主要追求的课程改革运动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8、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集课程研究科学化之大成,成为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和里程碑式的人物,代表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之后,课程研究流派纷呈,标志着一个课程研究专门化学科时期的到来,在20世纪早期的课程科学化运动中,博比特和差特斯是主要代表,他们的课程理论为科学化的课程研究以及泰勒的课程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泰勒及其“泰勒原

5、理”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贡献,他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分”、“当代教育评价之父”“泰勒原理”被公认为是里程碑式的课程研究范式,因此太累是课程理论成为专门、独立学科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泰勒原理”是由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基本环节构成。就“泰勒原理”的历史贡献来说。首先,“泰勒原理”力图有效控制课程开发过程,是课程开发成为一种理性化、科学化的普遍被采用的程序模式,起吐出的贡献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为采用的课程研究方式。这种课程理论体系为具体的课程实践研究奠定了

6、基本框架。1、课程开发的概念:“课程开发”是课程领域的一个常用的重要概念,指使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和过程。(课程开发由课程编制或课程编订、课程建设等词发展、演进而来。2、课程开发的层次:国家本位的课程开发、地方本位的课程开发、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3、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4、课程设计的取向:学科中心设计、学习者中心设计、问题中心设计。5、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标准功能6、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A、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行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旨明课程过程结束后学生身

7、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其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B、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的要求。它关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关注的是结果,那么生成性目标注重的是过程。C、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在对行为目标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旨在关注在教育情境的种种经历中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他主张在设计和评价课程是,应该准备三类目标,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