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总结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总结

ID:22110928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7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总结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总结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总结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总结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总结  P6一.课程的概念:1.课程作为目标和计划。2.课程作为活动和进程。(课程课业及进程)  P8二.古德莱德五种课程类型:  1.理想的课程(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  课程表中的课程。  3.领悟的课程(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  4.运作的课程(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  5.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的东西)P14三.1.课程的目标概念:  广义:课程总目标  狭义:分科课程目标(即各领域,各学科的教育目标,是指从  某一领域或某一

2、学科的角度所规定的人才培养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2.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的结果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它是学科课程目标与具体教  学内容的结合和具体化。教学目标主要由教师来制定,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3.教育目标的内在结构  教育目的(一级教育目标)  国家培养人的总目标或称终极教育目标培养目标(二级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学校的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三级教育目标)  各个学科、各门课程、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四级教育目标)  教学活动要达成的教育目标  4.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对新型公民形象和素质的刻  画和描述)

3、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和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资的  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获得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以上  七条内容划分为八点:1.公民意识2.价值观念3.社会责任感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  科学人文素养和环

4、境意识6.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7.强健的体魄和良好  的心理素质;8.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5.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  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  第二章P40一.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1.所谓学科课程就是以文化知识(科学大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  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的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  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2.经验课程:亦称“活动课程”,是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  式的课程形态,也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5、  3.经验主义课程论和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经验主义课程论:以杜威为代表认为:1.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2.  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话。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是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论的典  型代表:1.要素主义认为:学校的课程应该是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  2.永恒主义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  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让选择学科。  二.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1.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他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2.综合课程:有意识地

6、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  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1.必修课程:某一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2.选修课程:某一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选择学习的课程种类。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国家课程:(主体)是指由国家统一组织开发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课程。2.地方课程:(补充)是指由地方组织并在本地实施的课程3.校本课程:是指有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自主开发并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创建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

7、性可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在充分了解学生发展特点和现实需要基础上参与课程改革,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p60  五.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1.显性课程:亦称“正式课程”或“正规课程”  2.隐性课程:又叫潜在课程、潜隐课程、隐蔽课程。隐性课程的特点:1.隐蔽性2.非预期性3.两重性4.弥散性5.持久性  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1.预设课程: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课程实施之前经过精心设置的课程。2.生成课程:指课程内容未经预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