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围堰监测方案

钢围堰监测方案

ID:43354919

大小:89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30

钢围堰监测方案_第1页
钢围堰监测方案_第2页
钢围堰监测方案_第3页
钢围堰监测方案_第4页
钢围堰监测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围堰监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白居寺长江大桥桥塔基础P7,P8钢围堰监测方案·重庆市快速路五横线白居寺大桥P7,P8钢围堰监测方案编制:审核:时间: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白居寺长江大桥桥塔基础工程项目经理部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白居寺长江大桥桥塔基础P7,P8钢围堰监测方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一、工程概述:1二、工程地质:1第二章编制依据3一、人员分配:3二、器具准备:3第四章监测目的5第五章监测方法、精度、预警值及频率5一、人工巡视法:5二、水平位移法:6三、监测精度与监测预警值:7四、监测频率:8第六章设施保护及安全管理9一、监测设施保护:9二、安全

2、管理:9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白居寺长江大桥桥塔基础P7,P8钢围堰监测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白居寺长江大桥西起于大渡口区中坝路陈家阁立交,东止于内环快速路太阳岗立交。大桥长1384米,主跨跨径660米,为快速路五横线和轨道交通五号线支线共用过江通道,桥型为斜拉桥。P7桥塔基坑长、宽分别为78.8m和30.4m,底标高为162.248m,基坑最大深度约15m,开挖范围主要为岸坡人工填土以及砂卵石土,下部为砂质泥岩。本基坑设计采用坡率法+围护桩方案进行支护,其内侧(滨江路)采用1:1.50坡率放坡C25混凝土网喷+Φ2.0m@3.0m围护桩支护,围护桩长

3、度约为23m,总计32根,桩顶设置2.0mx0.8m冠梁,桩间设300mm厚挡土板,桩、冠梁、挡土板混凝土C35。外侧(临江测)采用1:1.50坡率放坡C25混凝土网喷支护。目前西岸岸坡现状整体稳定。P8桥塔基坑尺寸及高程与P7桥塔基坑相同,但由于P8桥塔基础距离长江东岸(巴滨路)较远,因此设计中无围护桩工程,基坑开挖边坡设计采用1:1.50坡率放坡并用C25混凝土网喷支护。东岸河漫地形总体较为平缓,地形坡度在5°~15°左右,经过多年冲刷,岸坡形态正常,防洪护堤工程未见滑动、开裂变形等迹象。二、工程地质:桥位处地质为冲填土,包含细砂层、粉土、卵石层。细砂层、粉土由冲积而

4、成,稍湿~湿润,稍密,厚度一般0.00~5.00m。卵石土磨圆度较好,结构以稍密~中密为主,稍湿,卵石间多被粉砂充填,局部卵石层中夹漂石,漂石粒径200~1200mm,P7墩厚度25.00~28.00m,P8墩厚度25.00~28.00m。10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白居寺长江大桥桥塔基础P7,P8钢围堰监测方案·表1.1主线里程K1+100--K2+300主桥段岩土物理学参数建议值表参数岩层名称素填土卵石土砂岩沙质泥岩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重度(KN/m³)19.520.024.024.824.824.025.625.6天然抗压强度(MPa)27

5、.028.69.912.8饱和抗压强度(MPa)17.019.96.08.0地基载力基本值(kPa)400150018003008001000弹性模量(MPa)2500280017001320变形模量(MPa)2000240013001100抗拉强度(kPa)360460768510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白居寺长江大桥桥塔基础P7,P8钢围堰监测方案·第二章编制依据1、《重庆市快速路五横线白居寺长江大桥施工图》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岩土工程检测规范》(YS5229-96)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建

6、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现场的调查和勘察资料;第三章施工组织计划一、人员分配:测量队长:童海涛安全检查主管:高明慧测量作业队伍:重庆市快速路五横线白居寺长江大桥项目部测量队全体人员。观测标埋设与防护:白居寺长江大桥主塔基础施工队人员二、器具准备:表3.1沉降观测所需器具计划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规格用途1全站仪2台莱卡ts11用于观测2莱卡反射片12枚10cm*10cm用于监测3莱卡小棱镜2个莱卡配合监测仪器使用10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

7、司白居寺长江大桥桥塔基础P7,P8钢围堰监测方案·三、观测点位布置:监测点的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监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2)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监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上,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3)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4)在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个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