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分析 组图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分析 组图

ID:4334839

大小:714.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7-11-30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分析 组图_第1页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分析 组图_第2页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分析 组图_第3页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分析 组图_第4页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分析 组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分析 组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分析组图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历代诗人以柳入题,歌咏不绝,柳树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柳意象形成发轫于《诗经》,形成于六朝,盛行于唐宋。柳意象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蕴含极丰富的植物意象,是一种荣格所说的蕴含着集体无意识的原始意象,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中国文学的特有风貌。而每一诗歌意象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众多创作者不断丰富而完成的。其中柳意象的形成也是如此。柳的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采薇》中。《诗经》中有四首诗说到柳,即影响最大的《采薇》一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分析组图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历代诗人以柳入题,歌咏不绝,柳树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柳意象形成发轫于《诗经》,形成于六朝,盛行于唐宋。柳意象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蕴含极丰富的植物意象,是一种荣格所说的蕴含着集体无意识的原始意象,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中国文学的特有风貌。而每一诗歌意象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众多创作者不断丰富而完成的。其中柳意象的形成也是如此。柳的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采薇》中。《诗经》中有四首诗说到柳,即影响最大的《采薇》一

3、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分析组图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历代诗人以柳入题,歌咏不绝,柳树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柳意象形成发轫于《诗经》,形成于六朝,盛行于唐宋。柳意象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蕴含极丰富的植物意象,是一种荣格所说的蕴含着集体无意识的原始意象,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中国文学的特有风貌。而每一诗歌意象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众多创作者不断丰富而完成的。其中柳意象的形成也是如此。柳的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采薇》中。《诗经》中有四首诗说到柳

4、,即影响最大的《采薇》一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西汉枚乘《忘忧馆柳赋》是第一篇柳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折柳枝》(又名《折杨柳》、《杨柳枝》)的乐府诗。《折杨柳》为古代《横吹曲》名。传说汉代张骞从西域传入《德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宋书·五行志》载:“晋太康末,京洛为折杨柳之歌,其曲有兵革苦辛之辞。”《唐书·乐志》也载:“梁乐府有鼓吹歌云:‘上马不提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此歌辞源出北国,即鼓角横吹《折杨柳枝》是也”。六朝时期伴随着咏物诗的产生,出现了以柳为题材的咏柳诗,梁简文帝《折杨柳

5、》则是第一篇咏柳诗。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城高短箫发,林空书角悲。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梁简文帝萧纲可能是依古曲填词,其意象为柳,意境犹存,题意有变,由兵革离别思乡之苦而为伤春惜别之悲。萧纲是梁朝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子,年纪很小即能写诗作文,与其长兄箫统(人称昭明太子,《昭明文选》的编撰者)齐名,是梁朝领一代风骚的知名学者与诗人。萧纲是后世称之为“宫体诗”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所谓“宫体诗”,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如宫女妃嫔的哀伤宫怨、男女私情,奢华享乐的情状的描写,就常常是宫体诗的内容;在诗歌形式上,他继承了东晋时兴起的永明体

6、诗风,注意了格律、对偶、韵律等的运用,为唐代的近体诗体制的形成进一步打下了基础。这首诗虽写的不是奢华的宫廷生活,但从诗中描写景物与表现情感的细腻,以及格律的运用方面的成熟等方面看,仍可把它看作是一首宫体诗。历代咏柳诗文,则以唐贺知章的《咏柳》诗最著名、最传神,诗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南朝梁元帝肖绎《采莲赋》)中有“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的诗句,碧玉原为晋代汝南王的小妾,汝南王司马义请孙绰作《碧玉歌》两首: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碧玉破瓜时

7、,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赧,回身就郎抱。在古代文学作品里,碧玉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有“小家碧玉”成语流传。“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

8、出了“绿丝绦”,“绿丝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