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十五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十五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含答案

ID:43342367

大小:2.38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29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十五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含答案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十五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含答案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十五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含答案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十五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含答案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十五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十五课时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阶段十五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二战后的世界课时1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纲考点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美苏冷战的原因、表现及影响。(2)美苏争霸的特点、表现及影响*。素养解读时空观念1945年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后演变成美苏争霸局面。历史解释(1)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2)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

2、世界和平形成严重威胁。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及历史遗存,解读战后两极格局局面形成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辩证客观地认识冷战局面的特点及影响。考点一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冷战”的兴起(1)背景①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实力对比,西欧和日本普遍衰弱,美苏势均力敌。②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③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④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⑤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相互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

3、是指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其实质是由美苏两个大国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结束了欧洲在世界政治的中心地位,也为后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    (2)表现①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呼吁遏制苏联。②政治③经济④军事(3)特点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②在美苏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免。(4)影响①美苏“冷战”关

4、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②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全面对抗,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界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2.“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考点二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选修3)(一)美苏争霸1.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的美苏关系(1)特征:既有紧张对峙,也有缓和,但战略优势在美国。(2)表现: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访美。2.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关系(1

5、)特征:由对峙走向缓和。(2)表现:尼克松政府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推行多极均势外交。苏联开始推行“缓和”外交。3.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1)特征:战略优势转向美国,美苏关系再次“缓和”。(2)表现:美苏签署了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议。(二)冷战下的国际关系1.导致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导致国际局势紧张(1)1950~1953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

6、,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2)1962年,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3)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3.积极影响(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三)缓和与对抗的交替1.表现(1)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尼克松主义”的新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2)1975年,欧洲

7、大多数国家和美国等国签署《赫尔辛基宣言》,标志着“冷战”对峙得到了一定的缓解。(3)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苏关系重新紧张起来。(4)1980年,美国提出用武力遏制苏联的“卡特主义”。1981年,里根总统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美苏关系再次陷入低谷。(5)1985年,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他提出“新思维”理论,美苏关系进入第二次缓和阶段。(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也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2.启示(1)人类社会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3)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8、。但高科技的威力使美苏双方都不敢轻易发动世界大战和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