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318119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30
《在《哲学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哲学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泰兴市第一高级屮学苏银梅[摘要]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高屮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屮,必须把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教学手段和创新评价机制三者作为一个系统来处理。创新能力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能产生对其自身来说具有新价值的事物或新思想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哲学思维深入人心,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新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注意什么问题,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呢?笔者认
2、为:一、师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指导下进行的,而动机则是推动人行动的心理动因。”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因而要求师生都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方能更好实施创新教学。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树立创造的教学观,做一名创造型的教师,能胜任对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在教学方法上,应变教学问”为教“思创”,注重学生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角色上,应由“教”
3、变为“导”,引导学生去认知,指导学生去操作,劝导学生去参与,诱导学生去创造。其次,要树立全而的、发展的学生观。应相信学生都是有创造潜能的,只要引导得当,都可培养创新能力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让学生感受创新乐趣,形成创新意识,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创新教学模式,就耍打破常规,使学生产生新兴奋点,感受创新的乐趣。学生初次接触《哲学与生活》,大多带着陌生而又好奇的心态。这时,教师若抓住时机,营造创新的气氛,无疑能起到“先入为主”的功效,为今后培养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精心设计趣味性材料,如哲学故事、名人名语等,学生品尝这些材料后,情趣倍增,
4、产生“趣味哲学”的意识,并领略“生活处处有哲学”的道理,从而诱发学习哲学的欲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合理选择材料,创设新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以教法的创新带动学法的创新。二、哲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在教学实践总结中,笔者认为,下列做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勇于挑战常识,摆脱固定观念束缚,激发学生创新内动力。常识,多为先人总结岀来并大众化承认的心理定势,“习惯成自然”,它同固定观念一样,成为创新的障碍。因此,在哲学教学中,通过辩论,挑战常识,突破固定观念,使之升华,无疑是创新的表现。如“水往低处流”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经
5、验或常识,容易被当作“确是如此”加以完全肯定。但通过引导学生收集材料,换角度论证,就马上发现它只是一定吋空范围的经验。其实,通过辩论,学生很快得出新结论:“人们通过改变事物作用的形式,可使水往高得走”。这样,学生启动了创新思维,明确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性及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辩证分析能力和应试能力。方法二:善于设疑激趣,开展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合理想彖,科学联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工作首先要使学生对所教学科有浓厚的兴趣,让每节课都有新感觉、新体验、新兴趣点。正如卢梭所说的,“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①在哲学教学过程中,开展问题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
6、激励创新。问题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通过师生互动,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的一种方法。教学的-•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屮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善于从看來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去发现问题,这是问题教学的起点。止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②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有吋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耍”。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从侧向、多向、逆向等思维方式去重新审视某个观点或命题,或针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题方法,或针对某个答案提岀更佳的解决方案。在哲学教学中,教师可
7、就教材本身的材料“就地取材”,创设新情景,变换新角度,引发新思维。如在讲《才盾就是对立统一》(人教版)一框时,我引导学生仔细思考:孑盾双方斗争的形式和结果有哪些情形?开始,许多学生认为,孑盾斗争就是双方你死我活,两败俱伤。这显然陷入单向思维而阻碍了创新,于是我启发:从维持事物存在角度去思考,再从促使矛盾解决、事物消亡的角度去思考。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答案多样化了,学生谈到三种情况:矛盾双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矛盾双方势均力敌或两败俱伤,暂吋缓和;矛盾双方同归于尽。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