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涂剂项目投资计划报告

底涂剂项目投资计划报告

ID:43309518

大小:81.12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30

底涂剂项目投资计划报告_第1页
底涂剂项目投资计划报告_第2页
底涂剂项目投资计划报告_第3页
底涂剂项目投资计划报告_第4页
底涂剂项目投资计划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底涂剂项目投资计划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底涂剂项目投资计划报告一、底涂剂项目背景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逐渐改变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以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新工业法国为代表,主要发达国家围绕建立制造竞争优势,加快在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产业、数据战略资产、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网络经济体系等方面进行战略部署,谋求在技术、产业方面继续领先优势,占据高端制造领域全球价值链的有利位

2、置。这无疑将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挑战,但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底涂剂生产制造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蚌埠某某有限公司。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泓域咨询机构项目战略合作单位:某某集团、某某研究机构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蚌埠某工业园。(二)项目建设地概况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是安徽省地级市,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公元1947年元旦)。下设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龙子湖区四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三个县。民国时期曾是安徽军政府驻地

3、和凤阳县政府驻地。蚌埠,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总人口376万多,境内山水相连,四季分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蚌埠,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一淮河一线,淮河中游,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铁和京福高铁的交汇点。蚌埠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蚌埠某工业建设。(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539

4、26.95平方米(折合约80.85亩),净用地面积53926.95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80.85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底涂剂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底涂剂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4.52%,建筑容积率1.2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68%,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2.66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k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

5、备受期待的《中国制造2025》出台,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描画了中国制造未来10年由大变强的清晰路线图,全面吹响了迈向“制造强国”的冲锋号角。《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国际国内大环境、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其目的不仅在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贡献了长达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推动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出色完成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阶段性任务。但也要看到,制造业大而不强,正在

6、成为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痛点”。一方面,传统低成本优势逐步衰减,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产能过剩困扰加剧;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许多发达国家纷纷高呼“重返制造业”,意图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的博弈中争夺优势地位。让制造业强起来,不但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着我国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轨迹,这个台阶必须上,这道坎必须迈。(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又来到一个新的历史性选择关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除了激烈外部竞争压力,内部同样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

7、。一是产业发展的制度和体制障碍需要进一步理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资源倾斜优先配置等具体落实措施和政策没有完善。二是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壁垒,技术创新进步还需要加大原始积累,关键和核心技术领域优势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研发、转化利用效率不高。三是光伏、风电等个别产业领域出现产能难以消化过剩问题。(三)经济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更好满足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更好满足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

8、求;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更好满足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断推动我国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